丁苯酞肠道菌体外代谢研究文献综述

 2023-02-13 22:53:21

【文献综述】1.丁苯酞研究概况丁苯酞(butylphthalide), 亦称芹菜甲素,化学结构为消旋3-正丁基-1(3H)-异苯并呋喃酮。

1978年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科学家杨俊山从芹菜籽中分离得到。

随后,丁苯酞被报道对脑缺血有治疗作用并展开大量研究。

2004年丁苯酞软胶囊正式被SFDA批准投入生产,用于治疗缺血性脑卒中[1]。

丁苯酞可以通过扩血管、抗炎、抑制凋亡、保护神经细胞、保护线粒体等多种机制保护脑缺血性损伤[2, 3],由于其药理活性独特,因此除了传统适应症脑缺血性脑卒中外,临床上逐渐开发出了丁苯酞的多种标签外使用适应症,包括帕金森、阿尔茨海默症、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等神经系统疾病以及糖尿病病并发症等代谢性低度炎症[2, 3]。

2.丁苯酞的代谢特性丁苯酞经常与其他药物联合用药,因此其药物代谢动力学特性一直备受关注,人口服丁苯酞后吸收迅速,主要通过尿、粪途径排出体外[1]。

丁苯酞在人体内发生强烈代谢,因此探明丁苯酞的代谢途径和特点,对其安全用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1丁苯酞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口服200 mg丁苯酞后,测得丁苯酞在人体中的Cmax为204149 ng/ml,达峰时间Tmax为1.25 h,平均AUC0→t为323.8201.0 ngh/ml;口服400 mg消除半衰期为7.521.32 h。

大鼠口服丁苯酞240 mg/kg后,5 h内即可吸收完全,肠道内容物仅剩给药量的8.1%;丁苯酞在大鼠体内主要分布在胃、脂肪、肠和脑组织中;24 h后73.7%的丁苯酞以代谢物的形式从尿、粪中排出[4]。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