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一、拟解决的问题
中药在临床应用上常采用复方的形式,其物质基础为复方中的各种复杂的化学成分,通过这些化学成分的相互作用共同发挥其治疗效果。这些成分可能是通过共同作用于同一靶点,也可能是分别作用于各生理过程的不同阶段而发挥其生理活性,它们的作用机制十分复杂。传统的中药研究思路主要有两种,它们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第一种是对中药中的一种或少数几种主成分进行研究,这与中药整体作用的特点相违背;第二种是将中药复方全方作为对象进行研究,但由于复方中化学成分组成十分复杂、杂质较多,这种方法缺乏对有效物质的微观分析和对作用机理的科学阐述。为了弥补以上两种研究思路的不足,本课题将采用本实验室建立的成熟的化学成分(群)缺失/捕获-谱效表征技术,对目前公认的疗效明确的复方丹参滴丸的主成分群进行表征,并对其对心肌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进行研究。
二、研究手段
本课题采用化学成分缺失/捕获-谱效集成表征方法对复方丹参滴丸的主成份进行表征和收集,并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对心肌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进行研究。化学成分缺失/捕获-谱效集成表征方法应用色谱/质谱表征技术,软件队列系统管理,可完成复杂成分指纹图谱各峰的精准定位,往返收集无损制备,定向捕获目标成分(群)、同步收集相应剩余样品,从而实现中药谱的分解;将收集的样品进行活性测试与系统比较,从而实现效的表征。同时在复方整体化学成分的基础上(含基质背景),遵循其原始比例,根据某成分(群)缺失前后整体活性的差异,评估目标成分(群)对总体活性的贡献度,发现药效物质群,最终实现谱效关联解析,有别于现今把成分拿出来,孤立评价其活性或者将复方全方或者其中某一萃取部位进行简单、粗放型的活性测试的主流研究模式。
三、文献综述
冠心病、心绞痛是由于血液中的脂质沉着在动脉内膜上,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当斑块逐渐增多后会造成动脉腔狭窄,使血流受阻,导致心脏缺血,产生心绞痛,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16]。复方丹参滴丸是临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常用中药方剂,它于2010年通过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Ⅱ期临床,目前正处于Ⅲ期临床实验阶段。复方丹参滴丸的方剂由丹参、三七和冰片组成,目前关于该方剂以及它的主药丹参、三七的化学组成和它们的药理学作用已有一定研究:
1.丹参
1.1化学成分
丹参为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的干燥根及根茎。自从20世纪30年代,日本学者中尾万三开始研究丹参的化学成分,到现在已经有70多年的历史,现已发现50多种有效成分。丹参中的化学成分主要分为两类:脂溶性的二萜醌类化合物(如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丹参酮ⅡB、隐丹参酮等。)和水溶性的酚酸类成分(如丹酚酸A、B、C、D、E、F、G、H、I、J ,迷迭香酸,紫草酸,咖啡酸,四甲基丹酚酸F,异丹酚酸C等)[2]。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