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细胞损伤模型的建立文献综述

 2023-01-28 22:52:50

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课题目的:建立肝细胞损伤模型,为进一步研究药物对体外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奠定基础。

研究内容:分别用不同损伤因素对正常人的肝细胞(L02细胞)进行损伤,以细胞存活率为检测指标,分别对损伤因子的不同浓度和损伤时间进行考察,摸索建立体外肝细胞损伤模型的条件。

文献综述

摘要:目前很多实验都涉及到肝细胞损伤模型的建立和运用,通过建立体外肝细胞损伤模型,探讨肝细胞损伤机制,为进一步研究药物对体外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奠定基础。在实验中应用不同损伤因素对体外肝细胞进行诱导损伤,以建立各种不同肝细胞损伤模型,在各种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优缺点比较,确立合适的模型,再寻找适当药物,根据不同机制对受损伤的肝细胞进行保护,而发挥药物治疗效应。

关键词:肝细胞损伤

肝脏疾病的病理基础即为肝细胞损伤,治愈受损肝细胞、保护其不受药物及其他物质的损害,是治疗各种类型肝病的重要措施。

体内肝细胞损伤机制有化学性和免疫性损伤两类。化学性肝细胞损伤常由化学毒物和药物引起,而引起因素通常为以下几种:氧自由基的大量产生、抗氧化体系不足或耗竭、肝细胞钙超载等。免疫学机制与细胞因子、炎性介质、补体系统的激活、肝细胞凋亡等因素有关,引起损伤的药物也因机体代谢机制不同而各有所异[1]

而在体外对肝细胞进行损伤,建立坏死性损伤模型则可应用以下化合物进行实验,如:四氯化碳、过氧化氢、乙醇、醋氨酚、氰化钾、硫代乙酰胺、内毒素、半乳糖苷等,在给予损伤物质的最适浓度和最适时间时,都可以很好地构造体外肝细胞受损模型。

在实验的具体操作过程和结果检测处理中,通常应用L-02肝细胞株或鼠肝细胞,进行体外诱导损伤。继而对以下指标或含量进行检测,如进行丙氨酸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肝细胞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测定,肝细胞丙二醛(MDA)的含量测定,以及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进行检测,同时也有对损伤后肝细胞的分泌或合成功能的各项指标进行测定。综合处理以上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学检验而对损伤模型优缺点进行评价。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