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楝化学成分研究文献综述

 2023-01-07 14:04:28

非洲楝属楝科非洲楝属,有良木非洲楝、筒状非洲楝(沙比利)、大非洲楝、非洲楝(安哥拉非洲楝)等等多种。半落叶乔木,高可达20米;叶互生,羽状复叶;圆锥花序腋上生;花两性,4-5基数;花萼4-5裂,裂片几达基部;花瓣4或5片,分离;雄蕊管坛状或杯状,花药8-10枚,着生于雄蕊管内而近顶端;花盘杯状;子房4-5室,每室有胚珠 8-16颗,柱头圆盘状,上面具4槽;果为蒴果,球形或近球形,木质,成熟时顶端4-5瓣裂;种子宽,横生,圆锥花序顶生或生上部叶腋,花四出数,花后结蒴果。该树原产非洲马达加斯加,有称之为非洲桃花心木,实际是非洲桃花心木(Swietenia mahagoni (Linn.) Jacq.)的近属种,并非真正桃花心木。

研究内容:

本课题拟在文献查阅的基础上,设计科学合理的实验方案,进行严谨认真的实验操作,得到可靠的实验结果和数据,对非洲楝中的化学成分进行进一步探索,对其中所含萜类成分进行更深入的研究。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对非洲楝的萜类成分提取分离纯化鉴定等方面,并确证其结构,并对分离到的化合物进行活性测试。预期从提取物中至少分离得到4个单体化合物,并期望分得新的化合物,寻找新化合物的活性。

研究方法:

通过该类化合物的薄层显色行为来初步判断待分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通过ODS等分离材料富集、借助分析型高效液相色谱DAD检测器联用来判断化合物的分离情况、应用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快速纯化制备单体化合物。在结构鉴定中,综合运用多种天然产物结构鉴定方法与技术准确测定和确证复杂柠檬苦素的结构,特别是在应用ROESY谱测定化合物相对构型的基础上,将CD激子手性法和X-ray单晶衍射等技术成功地用于绝对构型的测定。

文献综述

非洲楝属( Khaya.A.Juss.)该属约有8种,分布于非洲热带地区和马达加斯加。我国广东引种栽培1种。K. grandifoliola的树皮和种子的提取物对恶性疟原虫显示IC50为13123mu;g/ mL的抗疟活性;从该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七个柠檬苦素类化合物:methylangolensate (I) 、62methyl2hydroxyangolensate (II) 、gedunin (III) 、7,2-decetylkhivorin(IV) 、1,2-deacetylkhivorin (V) 、swietenolide (VI) 、6,2-acetylswietenolide (VII) ,和一个黄酮catechin ,I、III、V、VI、VII都显示活性IC50在1. 25~9. 63mu;g/ mL之间,而后catechin缺乏活性,活性最好的gedunin和氯喹(抗疟药) 联合服用时能增加抗疟效果[1]。K.senegalensis 对恶性疟原虫氯喹敏感菌株3D7和氯喹耐药菌株Dd2显示IC50小于5mu;g/ mL [2]。从该属植物K. senegalensisK. grandifoliolaK. anthothecaK.ivorensis中主要分离到四降三萜类化合物。近年来, 国内外学者对该属植物的研究比较活跃,发现了一些结构新颖的柠檬苦素类降三萜成分,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抗氧化、抗疟疾、抗炎、抗菌、镇静和昆虫拒食等作用。但从整体上看,还需对非洲楝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通过简化工艺流程和引入新的研究方法,提高产物富集率和纯度,即通过改变洗脱剂的配比和条件,将其中的不同物质成分完全分离,期望得到结构新颖的柠檬苦素类降三萜成分。

1. 化学成分

迄今为止,国内外学者对非洲楝的化学成分研究集中在柠檬苦素类四降三萜化合物,发现了多种结构新颖的柠檬苦素类降三萜成分。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