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一、选题背景
痤疮是皮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尤以青春期男女发病率最高。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引起的慢性炎症,其临床表现为面部出现白头与黑头、粉刺、丘疹、脓包、结节和囊肿,个别患者甚至形成凹隐或增生瘢痕,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古代医家认为痤疮的发病与肺热有关,近年来关于痤疮病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毛囊角化、痤疮丙酸杆菌作用、皮脂分泌和炎症形成等方面[2]。针对这些病因,相应的治疗原则为溶解角质、杀菌、去脂以及消炎[3]。
维A酸与异维A酸是最常用的治疗痤疮的药物,异维A酸是最有效的皮脂腺抑制剂,能针对痤疮发病的多个环节发挥作用,口服异维A酸,主要应用于重度痤疮,如聚合性痤疮、结节性囊肿性痤疮和瘢痕性痤疮等。维A酸局部使用具有促进上皮细胞分化与生成、调节角化过程、抑制皮脂分泌、抑制痤疮丙酸杆菌、抗炎等作用,可与抗菌剂联合用于炎症性痤疮的治疗,且在维持治疗中也有效[4]。除此以外,过氧化苯甲酰、水杨酸、硫磺制剂、激素,抗生素如四环素类、氯霉素、红霉素及硝基咪唑等,以及一些外用中药,都可以用于痤疮的治疗[5]。
黄檀属(Dalbergia)是豆科(Leguminosae)蝶形花亚科植物,为一类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乔木,灌木和木质攀缘藤本植物。化学研究表明,黄檀属植物含新黄酮类、黄酮类、异黄酮类、呋喃类及类固醇类等多种化学成分[6],其中新黄酮类成分是该属植物中一类重要的特征性成分[7]。该属的植物在传统的药物系统中常用来镇痛,抗炎,解热,抗菌,抗腹泻,抗溃疡,抗精神病,杀虫和驱蚊等[8]。
两粤黄檀(Dalbergia benthami)[9],属乔木,高达12米。藤本,有时为灌木。枝长,干时黑色。羽状复叶长12-17厘米;叶轴、叶柄均略被犬贴微柔毛;小叶2-3对,近革质,卵形或椭圆形,长3.5-6厘米,宽1.5-3厘米,先端钝,微缺,基部楔形,上面无毛,下面干时粉白色,略被伏贴微柔毛。圆锥花序腋生,长约4厘米,径约2.5厘米;总花梗极短,与花梗同被锈色茸毛;花长约8毫米,芳香;基生小苞片长圆形,脱落,副萼状小苞片披针形,先端钝,宿存;花萼钟状,外面被锈色茸毛,萼齿近相等,卵状三角形,先端钝;花冠白色,各瓣具长柄,旗瓣椭圆形,先端微缺,外反,与瓣柄成直角,基部两侧具短耳,翼瓣倒卵状长圆形,一侧具内弯的耳,龙骨瓣近半月形,内侧具耳,瓣柄与花萼等长;雄蕊9,单体;子房无毛,具长柄,有胚珠2-3粒,花柱锥状。荚果薄革质,舌状长圆形,长5-7.5厘米,宽1.5厘米,有种子1-2粒;种子肾形,扁平,长约11毫米,宽约5毫米。花期2-4月。
研究两粤黄檀的抗炎药理作用,有助于对黄檀属植物进行更好的开发利用。
二、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
研究痤疮疾病的发病机制和药物治疗进展,黄檀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药效活性的综述,两粤黄檀的提取分离工艺和抗炎药理作用的研究。
三、采用的研究手段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