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叶黄檀抗炎药理作用的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2022-12-31 15:19:11

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一、选题背景

降香檀是蝶形花亚科黄檀属植物[1],该属的植物在传统的药物系统中常用于镇痛,抗炎,解热,抗菌,抗腹泻,抗溃疡,抗精神病,杀虫和驱蚊等[2]。其主要化学成分有黄酮、类黄酮、异黄酮、糖苷、甾体、奎宁等,具有广泛的传统应用。降真香,又名紫藤香、鸡骨香[3],来源于豆科蝶形花亚科黄檀属,主要分布于海南,是一种多年生的木质藤本,是两粤黄檀(大叶)和斜叶黄檀(小叶)受伤后分泌油脂修复伤口所结的香料。降香含有丰富的挥发油、黄酮类化合物及桂皮酰酚类化合物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因此,对降香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研究对开发新药和保健品具有重要意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降香中的黄酮化合物具有抗氧化、雌激素样、抗疟原虫的活性、诱导干扰素生成、促进细胞免疫和提高免疫力的作用[4]。但是有关降香中化合物对炎症因子的影响的相关文献却较少,而许多慢性病的发病机制都涉及炎症,如冠心病、癌症、高血脂等。所以此次实验我们的研究方向是关于斜叶黄檀植物的抗炎药理作用的相关研究。

斜叶黄檀(Dalbergia pinnata[5],属乔木或藤状灌木,高5-13米。嫩枝密被褐色短柔毛,渐变无毛。羽状复叶长12-15厘米;叶轴、叶柄和小叶柄均密被褐色短柔毛;托叶披针形,长约5毫米,被毛;小叶10-20对,纸质,斜长圆形,长12-18毫米,宽5-7.5毫米,先端圆形,微凹缺,基部偏斜,一侧楔形,另侧近圆形,两面被褐色短柔毛,上面渐变无毛,下面青白色;小叶柄短。圆锥花序腋生,长1.5-5厘米,径1.2-2.5厘米,具伞房状的分枝;总花梗极短或近无梗,与花序分枝和花梗均密被褐色短柔毛;苞片和小苞片卵形,被毛,宿存;花长约6毫米;花萼钟状,外面被褐色短柔毛或近无毛,萼齿卵形,上方2枚稍合生;花冠白色,各瓣均具长柄,旗瓣卵形,反折,翼瓣基部戟形,龙骨瓣具下面的耳;雄蕊9-10,单体,子房无毛,有胚珠2-3粒,花柱纤细。荚果薄,膜质,长圆状舌形,长2.5-6.5厘米,1-1.4厘米,顶端圆,具小凸尖,基部阔楔形,具纤细果颈,生活时荚瓣绿色,干时褐色有光泽,表面有细网纹,有种子1-4粒;种子狭长,长约18毫米,宽约4毫米。花期1-2月。全株药用,治风湿、跌打、扭挫伤,有消肿止痛之效。

二、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

黄檀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药效活性,斜叶黄檀的有效部位及有效成分、提取分离工艺优化和抗炎药理活性的研究。

三、采用的研究手段

1.药材提取与组分制备

总黄酮:用乙醇回流提取100 g干燥、粉碎的降香2次,每次2 h,提取物用纱布过滤,收集上清液[6]。将滤渣再提取2次,合并3次提取液,在40摄氏度水浴上旋转蒸发回收乙醇并浓缩至浸膏。总提取物用水混悬后用乙酸乙酯萃取,萃取部位浓缩得浸膏,过100~200目硅胶柱,二氯甲烷-甲醇梯度洗脱后取浓缩得浸膏。浸膏拌样后过正相硅胶(200~300目),经二氯甲烷:甲醇(100:1)梯度洗脱得到的组分段标记[6]

斜叶黄檀总黄酮提取完成后,在圆底烧瓶中加8倍量水[7-8]与沸石数粒,振摇混合后,连接挥发油测定器与回流冷凝管,置电热套中或水浴锅缓缓加热至沸,并保持微沸约12小时,至测定器中油量不再增加,停止加热,放置片刻,开启测定器下端的活塞,将水缓缓放出,至油层上端到达刻度0线上面5 mm处为止。放置1小时以上,再开启活塞使油层下降至其上端恰与刻度0线平齐,读取挥发油量,并计算供试品中挥发油的含量(%)[9]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