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新酮抗胰腺癌活性研究文献综述

 2022-12-30 16:37:35

一、拟研究的问题

本课题旨在通过构建胰腺癌细胞和动物模型,对丹参新酮的抗胰腺癌活性进行实验评价。

研究背景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肿瘤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死因,作为其中一种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胰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呈明显上升趋势[1]。由于早期诊断率低、容易转移等问题,胰腺癌的手术治愈率较低,因此化疗药物在胰腺癌的治疗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目前临床上对于胰腺癌化疗药物的治疗主要有单独用药和联合用药两种方式[1]。其中,多种化疗药物如长春新碱、紫杉醇等都来源于天然产物。这为开发研制新型抗胰腺癌化疗药物给予了启发。对于中药活性成分抗肿瘤活性的研究也变得意义重大。

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Bge.)的干燥根及根茎。丹参是中医临床常用药物,具有活血化瘀、清心除烦、养心安神等功能,已被临床广泛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历代医家比喻丹参谓一味丹参,功同四物[2]。丹参化学成分众多且药理活性十分广泛,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至今,丹参中已报道的化学成分有100多个,主要分为丹酚酸类、二萜醌类和其他类型成分。丹酚酸类化合物是丹参中的水溶性成分,主要包括水溶性丹酚酸A、丹酚酸B和丹参素等。丹参中的二萜醌类成分则以丹参酮类化合物为代表,常见的如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二氢丹参酮Ⅰ等[3]。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丹参酮类化合物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肝肾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抗菌、抗炎等方面表现良好[3]。以丹参酮ⅡA为例,其能抑制血栓形成,并用于慢性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4]。另有文献报道,丹参酮ⅡA还能通过清除脂类自由基而产生较强的抗氧化作用[5,6]

近年来,随着科研人员对丹参酮类化合物药理活性研究的不断深入,该类成分表现出的抗肿瘤活性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Li等[5,7]MTT实验结果显示,总丹参酮以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的方式抑制白血病K562细胞增殖。另外,有研究表明,总丹参酮对高转移性肺癌细胞 PGCL3以及低转移性人肺腺癌细胞PAa和肝癌细胞株均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5]。XD Liu等[8,9]研究发现丹参酮I能够抑制U937、THP-1和SHI1三种白血病细胞的生长。作为丹参中含量最多的丹参酮类成分,丹参酮ⅡA对急性早幼性白血病[10]、胰腺癌[11]和胃癌[12]等细胞的增殖都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此外,丹参酮ⅡA还能在体外和体内水平上有效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13]。多项研究证明二氢丹参酮Ⅰ也具有治疗结肠癌、前列腺癌和乳腺癌等作用[14]

除了上述主要的丹参酮类化合物以外,人们也对其它丹参酮类成分的抗肿瘤活性进行了不同方式的筛选。但由于含量低等问题,以丹参新酮为代表的微量丹参酮类化合物的抗肿瘤特别是抗胰腺癌研究一直未能深入进行。因此,我们结合前期丹参酮类化合物抗肿瘤研究基础,拟对丹参新酮的抗胰腺癌活性进行体内外水平的考察,以期为评价丹参新酮的抗胰腺癌作用提供依据。

三、研究手段

本课题对丹参新酮抗胰腺癌活性的考察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体外方面:利用不同浓度的丹参新酮对小鼠胰腺癌细胞进行干预,并于6、12和24小时后,采用CCK-8法测定丹参新酮对胰腺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体内方面:构建胰腺癌小鼠皮下瘤模型,给予不同浓度的丹参新酮,对其抗胰腺癌活性进行进一步验证。

实验内容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