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修饰壳聚糖/紫杉醇纳米粒体内药动学和组织分布的研究文献综述

 2022-12-11 21:36:09

一、立题依据

紫杉醇(paclitaxel)为二萜紫杉烷类抗癌药物,临床用于治疗卵巢癌和乳腺癌,对肺癌、大肠癌、黑色素瘤、头颈部癌、淋巴瘤、脑瘤也都有一定疗效[1]。紫杉醇独特的抗癌机制使之成为全球抗癌药物研究的热点。但同时,紫杉醇水溶性也极低,使得紫杉醇口服几乎不能吸收,所以现临床应用的紫杉醇注射液均以聚氧乙烯蓖麻(Cremophor EL)和无水乙醇(50∶50)为助溶的载体,而聚氧乙烯蓖麻有促进组胺释放的作用,常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肾毒性和神经毒性,现有的市售产品也缺乏肿瘤靶向性,且高剂量易产生不良反应。这些原因都使其临床应用受到极大的局限性。因此,进一步开发紫杉醇新剂型在临床上具有很重要的意义[2]

纳米微粒是近年来研发的药物缓控释的新剂型,国内外对其都有极大的兴趣和关注,其可作为药物、基因传递和控释的载体[3]。纳米粒子是直径10-500nm之间的、一种超微小球型药物载体的固状胶态粒子,其活性部分(药物、生物活性材料等)通过溶解、包裹作用位于粒子内部,或者通过吸附、附着作用位于粒子表面。其优点是比细胞的直径更小(10 - 1000nm之间),因此容易被组织及细胞吸收[4]

壳聚糖是一种生物相容性良好的大分子多糖,对人体无毒,还具有抗菌、消炎等作用[5]。壳聚糖上氨基和羟基的存在及其线形分子结构决定了其对生物黏膜具有很强的黏附作用。采用聚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PLGA)为载体制备紫杉醇(PTX) 纳米粒,并用壳聚糖(CTS)进行修饰以减少纳米粒的突释[6]

近年来发现壳聚糖具有较好的生物黏附性、促吸收效应和酶抑制载体作用等特性,使其在生物黏附给药系统、透膜给药系统、靶向给药系统及缓控释制剂的开发中倍受青睐。壳聚糖纳米粒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也成热点[7]

壳聚糖材料经过接枝改性,生成的共聚物可在液相中生成纳米粒,可用作药物的缓释和控释载体。壳聚糖纳米粒简便可靠,纳米粒径在负载药物后明显变大,表面带有正电荷,包封率很高,适合作为紫杉醇一类药物的载体[8]

制备壳聚糖纳米粒的方法很多,其中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得的纳米粒载药量和包封率较高。Feng 等采用高压乳匀法乳化PLGA 微乳液,粒径控制在200~300 nm、载药量在5%、包封率为62.6%[9]

TPGS 还可以在胃肠道系统中完全的吸收,还可以抑制肠道中的P糖蛋白,增强抗癌药物如(阿霉素、长春花碱和紫杉醇)对癌细胞的毒性。Huang等采用TPGS制备载紫杉醇PLGA纳米粒、平均粒径、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250nm、4.84%、67.35%[10]

NK105是以聚乙二醇接枝聚天冬氨酸为载体材料制备的紫杉醇聚合物胶束纳米粒制剂。Chin K等招募了57名患者进行NK105的Ⅱ期临床试验,发现紫杉醇聚合物胶束纳米粒较普通紫杉醇制剂具有显著的优势,具有很好的靶向效应,对于紫杉醇的应用能取得很好的增效减毒的目的[11]

杨锐的研究首次提出了壳聚糖包裹纳米粒靶向于肿瘤组织的机理:在癌组织酸性环境下,壳聚糖包裹纳米粒带的正电性大大增加,它同带负电势的癌细胞的亲和力增强,从而蓄积于癌组织[12]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