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诺克辛钠-层状双氢氧化物纳米片复合物滴眼液的研究文献综述

 2022-12-09 15:34:50

一、实验背景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LDHs)来源于天然矿物材料,是一类典型的阴离子型层状材料, 具有稳定的金属氢氧化物层和可交换的层间阴离子, 在碱催化、催化剂载体、生物医药、离子交换、吸附材料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LDHs其结构组成通式为[M2 1-x M3 x (OH)2]x An -x/n· mH2O,其中,M2 为二价金属阳离子,如Mg2 、Fe2 、Cu2 、Zn2 、Ca2 等;M3 为三价金属阳离子,如Al3 、Fe3 等;An-为可交换的阴离子。

LDHs 应用于药物传递系统,具有其独特优势:良好的好的生物相容性,毒性低并可降解,口服或注射后几无不良反应,且本身还可作为治疗胃肠道疾病,如胃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等常见疾病的特效药,正在迅速取代第1代氢氧化铝类传统抗酸药:2)片层带有正电荷通过阴离子交换,带有负电荷的药物或生物分子很容易进入其层间,形成不同类型的药物/生物分子-LDHs纳米复合物,且LDHs 的阴离子交换容量较高,从而表现出较高载药量的特性;3)在不同的pH 条件下,LDHs 释放层间药物分子的速度和机制皆不同,故可通过控制LDHs 在体内的释放部位,实现药物的缓控释:4)LDHs 本身粒径较小,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表面电荷密度,但使用不同的金属离子及其配比制备的LDHs,其表面电荷密度存在差异,故可通过调控主体片层的化学组成及与层间所形成组装体的粒径和形态,使LDHs 能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递药系统;5)由于LDHs 粒径小、比表面积大,其用于递药系统,有利于难溶性药物的溶出,因药物是以分子状态存在于层间,较晶体药物的溶解性好,故能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出速率和生物利用度。

白内障是由于晶状体代谢紊乱导致晶状体蛋白质变性而发生的眼部浑浊,随着发病率的逐年提升已成为中老年致盲的主要原因,现阶段医学上主要采用手术治疗,开发出便于给药的滴眼液,提高病人的依从性和顺应性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临床试验表明,以吡诺克辛钠(PRN)为有效成分的滴眼液可以有效的抑制白内障的进一步恶化,由于人体眼部结构和眼内的生物膜屏障造成的滴眼液生物利用度低制约了其广泛的临床应用,LDHs因其荷正电可以与眼角膜和眼部腔道上的负电荷相互作用,目前研究已经成功证实LDHs作为药物吡诺克辛钠的递送系统可以提高眼部滞留时间从而增强吡诺克辛钠的生物利用度。

LDHs包载吡诺克辛钠作为治疗白内障的药物虽然在临床上明显提高了药物在体内的生物利用度,是一个具有极大潜力的治疗白内障药物,但是其对于眼角膜上皮细胞的毒性和体内细胞的摄取机理的研究至今仍处于空白。

现阶段对眼部用药的考察主要采用动物实验的方法。家兔的眼部与人眼相似度较高,是最常采用的实验对象,但在测定药物的渗透性和平均滞留时间等实验数据时无可避免的需要处死大量家兔。从人道主义的角度出发,尽可能的减少动物实验已成为当今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趋势。细胞实验不仅可以减少动物的牺牲,同时可通过调配培养基试液的比例,构建与人体内部几乎完全相似的环境,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可对亚细胞结构进行定位,能进一步的说明药物的作用机理,使结果的可信度更高

细胞实验主要进行的是测定给药后细胞存活率的MTT实验以及荧光探针标记的体外细胞摄取实验。

MTT比色法,是一种检测细胞存活和生长的方法。其检测原理为活细胞线粒体中琥珀酸脱氢酶能使外源性MTT还原为水不溶性的蓝紫色结晶甲瓒并沉积在细胞中,而死细胞无此功能。目前将细胞的内吞机制分为:吞噬、巨胞饮、网格蛋白介导的内吞、小窝蛋白介导的内吞、非网格蛋白及小窝蛋白介导的内吞。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LDHs 纳米复合物的细胞内转运进行示踪。通过比对内吞抑制剂的加入前后,细胞对FITC-LDHs摄取量的变化,从而确定眼角膜上皮细胞的主要内吞机制。

二、实验目的和意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