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酸酶脂质体制备文献综述

 2023-02-17 21:08:16

一、课题立项依据1.研究意义及现状痛风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及由此而引起的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常累及肾脏,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肾结石形成。

近些年,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其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1]。

慢性痛风的治疗是以降尿酸疗法为主导,新型降尿酸药物不断出现[2]。

在众多药物中,尿酸酶能够快速降解尿酸并溶解痛风石的优点,在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治疗中具有无法替代的优势。

2.发展动态分析尿酸酶是生物体内嘌呤降解代谢途径中的一种酶,在鸟类爬行类和不包括人在内的灵长类动物体内,能催化尿酸氧化,生成尿囊素和过氧化氢。

事实上,上世纪90年代,尿酸酶已作为治疗痛风的药物首先在欧洲上市,它能够在短时间内有效降低患者体内的尿酸水平,并克服了别嘌呤醇的副作用,但是,作为一种外源性的蛋白质,存在着易被体内酶水解、稳定性低、血浆半衰期短、抗原性较强、易产生过敏反应或耐受期很短的问题,因此大大限制了临床应用。

虽然相对于其他来源尿酸酶具有更高的活性及更好的稳定性,微生物来源的尿酸酶在早期尝试用于痛风和高尿酸血症。

但是,由于微生物来源的尿酸酶具有过高的免疫原性,因此仅被用于肿瘤溶解综合症引起的高尿酸血症和肾衰病人。

为降低免疫原性2010年,美国FDA批准了PEG修饰的猪-狒狒嵌合体尿酸酶Pegloticase(Krystexxa)上市[3-4],Krystexxa被用于传统治疗不起作用的痛风病人。

在临床Ⅲ期试验中,212位受试病人有35~42%尿酸水平恢复正常,痛风石消失,但是89%的病人产生了PEG抗体和大约一半的受试者无效[5],所以为了减少PEG修饰的尿酸酶的抗原性,需要选择有效、可靠的途径将尿酸酶包埋进其它制剂中递送至特定的部位。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