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次酸修饰阿霉素脂质体的制备及药效评价文献综述

 2023-01-28 22:51:04

课题背景:

阿霉素是临床常用的蒽环类抗肿瘤药物,是卵巢癌的一线用药之一。阿霉素作用机制主要是阿霉素分子嵌入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acid,DNA)而抑制核酸的合成,广泛分布于肝、脾、肾、肺和心脏中,最主要的不良反应是心脏毒性、骨髓抑制以及消化系统反应,这些都严重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和长期使用。为了克服以上各种不良反应,多年来各国医药工作者致力采用新的药物传递系统,以期实现药物的靶向传递,提高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拓宽现有药物的临床应用范围。现研究的抗癌靶向给药制剂主要有:脂质体、微球、纳米粒、微囊等。阿霉素各种控释、靶向制剂在不同程度上起到了以下五个方面的作用:①增加阿霉素对肿瘤细胞的选择性作用;②减少阿霉素对正常组织的毒性,特别是对骨髓和心肌的毒性;③防止阿霉素在体内运转过程中过早地失活;④阿霉素能从载体上缓慢释放下来在作用部位潴留;⑤改进治疗方案,如减少阿霉素给药剂量等。这些控释制剂、靶向制剂各有其优缺点,侧重点也不尽相同,但在目前研究中较为理想的靶向制剂尚属脂质体。

脂质体是类似生物膜结构的双分子小囊,是具有单个或多个双层磷脂膜的囊泡,其主要成分是磷脂,磷脂分子中含磷酸基团的部分具有强烈极性(亲水性),碳氢链具有非极性(疏水性)。具有下述优点:①体内可被生物降解,免疫原性小。②水溶和脂溶性药物都可包埋运载,药物缓释,药效持续时间长。③通过细胞内吞融合作用,脂质体可直接将药物送人细胞内,避免使用高浓度游离药物从而降低不良反应。并且脂质体是靶向给药系统的一种非常有前途的微粒类靶向制剂载体,正常组织毛细血管壁完整,大部分的脂质体不能渗透,而肿瘤生长部位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使脂质体阿霉素聚集量增加,并脂质体制剂能够对抗肿瘤细胞的多重耐药性,由于阿霉素的缓释,直接用于肿瘤部位,增加了治疗效果。

脂质体阿霉素进人体循环后主要被网状内皮系统(reticuloendothelialsystem,RES)中的白细胞、单核细胞及巨噬细胞吞噬,这对于RES肿瘤的治疗有特殊的意义。早期脂质体阿霉素的应用因稳定性差、药物易渗漏、储存期限短、组织靶向性差和易被RES迅速清除等受到限制。为了进一步提高脂质体的稳定性、靶向性和细胞内导入能力,近年来可以采用某些功能基团修饰脂质体表面,如pH敏感脂质体、热敏脂质体、磁性脂质体、超声波敏感脂质体等,以保证其体内生物利用度,提高疗效。

研究内容:

一、甘草次酸修饰阿霉素脂质体的制备及其理化性质研究

1、本课题拟采用简单、可靠、高效的薄膜分散法制备空白脂质体,硫酸铵梯度法包载药物。为提高脂质体稳定性和靶向性,利用甘草次酸对其表面进行修饰。经过细致的处方前研究及合理的处方筛选及处方优化,成功制备出甘草次酸修饰的阿霉素脂质体。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分别称取处方量的大豆磷脂、胆固醇、甘草次酸修饰材料,置于茄形瓶中,加入适量二氯甲烷使其溶解。旋转蒸发除去有机溶剂,在瓶壁上形成均匀脂质薄膜,继续真空抽吸60min。加入适量硫酸铵溶液水化,在37℃下水合60min,形成脂质体初乳液。探头超声,然后依次通过0.45,0.22m微孔滤膜得到空白脂质体。空白脂质体以pH7.4磷酸盐缓冲液(PBS)透析3h后,与阿霉素的PBS溶液于45℃混合30min,制得甘草次酸修饰的阿霉素脂质体。

2、利用脂质体和游离药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差异进行分离,微柱离心法计算包封率,使药物包封率达到90%以上。对制备好的脂质体按照《中国药典》标准,应用激光粒度仪及Zeta电位分析仪进行粒径、电位等测定,并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脂质体的形态,待数据符合要求后开始进行动物实验。

二、药物在动物体内的组织分布及药效评价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