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纳米二氧化硅缓蚀剂容器的制备与表征摘要:随着介孔材料合成的不断进步,表面修饰有介孔二氧化硅的纳米颗粒在催化、分离和传感器等领域得到了应用,这些应用对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的形貌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通过不同的实验方法能够可控地得到薄膜、球形、盘形等各种形貌的介孔材料。
本课题主要是利用介孔二氧化硅具有良好的热、化学、机械稳定性等优点,利用溶胶-凝胶法,以TMOS为硅源,选取合适的模版剂来制备纳米二氧化硅粒子,在制备的纳米二氧化硅粒子上负载缓蚀剂BTA,并对其封孔,通过SEM和TEM对其形貌结构进行表征,并探究其对pH的响应。
关键词:介孔二氧化硅;纳米微粒;球形;缓蚀剂1.选题依据1.1研究背景国际纯粹和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依据孔径大小对多孔材料依次划分为微孔材料、介孔材料、大孔材料三种[1],划分标准如表1。
表1 多孔材料的分类标准介孔材料凭借着其规则有序的结构,较高的比表面积和孔容,较好的热稳定性和水热稳定性等一系列优点,使得它在吸附分离、多相催化、环境保护及化工领域表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2]。
近年来,胶体晶体因为其独特的光学性质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单分散胶体球可以自组装成有序的结构,根据周期晶格常数,能够对紫外线、可见光或者近红外光进行布拉格衍射[3-5]。
布拉格衍射的波长用公式表示为lambda;=2nd(n表示材料的折射率,d表示粒子的直径)。
由于二氧化硅的折射率为1.5,因此直径在0.1-0.4微米的微粒可用于可见光的布拉格衍射。
到目前为止,许多研究人员已经报道了单分散中孔二氧化硅微球的合成,也有一些描述了用它们制造胶体晶体薄膜的报道。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