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 研究的主要背景及意义
对于药物以及工业生产方面的研究来说,在有了一定的成果之后,为了达到对药物权益的最大独占权,应注重专利保护的策略。做产业化研究的人会把自己的研究成果用专利保护起来,然后再以期刊或会议的形式把这个结果发表出来。整个过程可以这样概括:首先,报导某一科学事实的基础学科论文发表;过了若干年甚至短的只需几个月,专利应用的保护出来了;再过一段时间,与此专利相关的产业研究方面的研究性论文产生。本课题所要做的,就是重点看这三个阶段之间的时间跨度。
当一篇最原始的科学事实报导出来之后(第一个时间节点),会有跟踪者去发表相关的期刊论文或者会议论文,若干年之内会出现围绕它的成果的爆发期(但不可能马上出现),这个论文出现的高峰期可能跟后面专利出来的时间重叠或者滞后。之后可以查找比较分析:这些论文经过多长时间就能够转化成实际应用,即出现第一篇专利开始申请。第一个关于此应用的专利出来之后(第二个时间节点),可能会起到示范效应,即带动这个领域相关专利的大量申请(这个暂时不确定,但初步判断能够产生作用)。当这个专利产生之后,第一篇应用性论文发表之后(第三个时间节点),可能会带动围绕它的更多应用性论文的产生,甚至会对前面专利的继续产生还有促进作用。这整个过程里面有很多值得分析的数据。
- 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
研究完这个过程,有一个最直接的效果,就是当我们做一个有应用化前景的研究的时候,可以借助这套系统(借助我们分析专利的这套数据)去调研文献并跟踪文献。在一个事实性或者原创性的科学研究提出来之后(如果跟踪到了),可以根据我们推断出来的大致规律去判断过多长时间就会有公司提出来专利。例如,最新报导发现人体内一个蛋白质在抗肿瘤方面的作用非常显著,当它提出来之后,可以推测,可能最多过两个月,大面积的生物学论文上面都会出现这类研究;再过两年或者三年,国际大公司就会开始申请专利了。那么在这两到三年时间内,有这么一个时间窗,作为公司或者实验室,我们是否要开展类似研究?或者说我发现这个原创性信息我一开始没有跟踪到,等到别人申请了一个产业性专利之后我才发现有这样一些研究的存在,那么在这个时候可以去考虑,第一个专利已经申请授权了,可能再过个五年时间就有药品上市了,那么对我来说五年时间够不够马上开始这个项目,然后赶在五年之内也能有药物推到临床甚至上市?
现在中国很多公司或者实验室科研实力并不是很弱,就差在时机的把握上面。选题的时候如果选了一个不是最新的题目,就会存在这样一个问题:比如去年有人发表了一项原创性研究,我检索到了,发现并没有相关的专利,那么是不是意味着说这项技术就很新或者很有前景?分两种情况,一种是确实这个产业性专利人家也在做,都还没做出结果来,或许压根就没申请;但另一种情况,由于专利申请到公开有一段大众看不到的时期,有可能人家已经提交了申请,等我开始做的时候也已经稍微晚了。
对于这种科学性的研究来讲,小组和小组之间如果没有通过会议交流等各种方式互相了解对方信息的话,基本不知道人家在做什么东西。也许做的是跟我一样的。如果只是发表论文可能有时候还好一点,无非就是先发表了的影响因子高,我之后出来的结果差不多便只能发影响因子低一点的。但如果是申请专利,有人申请过了,我根本就不能再申请,如此损失就很大了。
所以我们更关心的是以专利为中心,与前期的原创性研究和后期的药物上市(包括应用性论文的产生)相互之间的关系(申请时间、数量、种类、国别及保护范围)。如果有规律是最好的,不过也有可能研究了以后发现差异性比较大。但无论有没有特殊的或明显的规律,总能看出一定的趋势来,所以还是有意义的。
做这样一种研究,不能泛泛地说各种专利或原创性论文,而要缩小到一定范围,以某个领域为例。激酶抑制剂是现代靶向药物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国内外对这一领域进行了大量研究,产生了众多专利文件。本课题选定的领域为抗肿瘤药物中的激酶抑制剂。
- 研究内容
激酶抑制剂约有五百种,现在上市的有大概二十个了。我们不妨以上市的这二十个左右的激酶抑制剂所涉及的靶标为主去检索,这样会得到一个比较小的数据集,同时因为比较典型,算是新一代药物(早的话不会超过六七十年代),有很高的、很典型的技术发展规律。
比如某种激酶,第一篇提到这个激酶的生物学文章是在上世纪80年代,报导之后,不断地有科学性论文出现。如果大众对它认识不多或者认为它没什么药用前景,那么论文出现的频率肯定是缓慢的。直到某天有一家公司开始申报它的专利,相当于引发大家的研究兴趣了,那么这个时候无论是研究性论文还是专利的申请将会暴增。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