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首诊制度的实施困境分析及对策研究文献综述

 2022-12-04 16:27:31
{title}{title}

中国药科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姓名

黄龙凤

学号

1247021

专业

市场营销

指导教师

徐伟

课题名称

社区首诊制度的实施困境分析及对策研究

课题性质

基础研究 radic; 应用课题 设计型 调研综述 理论研究

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一、课题目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社区首诊制度(the system of first treatment in the community)是指规定居民在患病需要就诊时,须首先到社区卫生机构接受全科医生诊疗的一种制度。除非急诊,居民若要去医院寻求专科医生的服务,必须要经过社区全科医生的转诊。

社区首诊制度的建立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但在推行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导致社区首诊制度的发展举步艰难。本文将在我国社区服务的政策环境、学术环境下,结合我国部分地区对社区首诊制度的实践探索,找出其在实施过程中面对的困境,针对问题提出解决对策,探讨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社区首诊制度的理想模式。从而逐步实现降低医疗费用,合理分流患者,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二、文献综述

1.我国实行社区首诊制度的必要性

社区首诊制度是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方法之一,是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在要求,也是优化卫生资源配置的重要途径,能够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也能有效地降低医疗保险支出,社区首诊制度的实施能使居民获得连续稳定的服务,控制医疗费用,缓解患者的就医负担(王川,2009)。

2.我国社区首诊制度的实践探索

我国于1997年开始探索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在 《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后,各地竞相开始探索开展社区卫生服务。2006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中首次提到:建立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制度,探索开展社区首诊制试点。2006年2月在各地开展社区首诊制试点工作,先后在深圳、上海、南京等示范城市就社区首诊、双向转诊进行试点。

2006年8月,北京市医保中心实施慢性疾病社区管理试点工作,推行“一站式报销”政策,逐步探索社区“首诊制”;深圳市在劳务工合作医疗的基础上推行定点医疗机构首诊责任制。

珠海市主要实行按人头付费以及制定完善的定点医疗制度,推动社区首诊制度。从2009年启动首诊制时门诊统筹签约率为45%到2011年签约率上升到75%,“就医在基层,首诊到社区”已成为广大居民主要的就医方式,医疗费用合理使用,正在成为社区医疗机构的自觉行为,健康管理得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功能逐步恢复,社区医疗机构加快发展(张邹,张笑天,2012)。

东莞市推行以医疗保险制度为引导的社区首诊制度,参保患者到指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即可通过网络结算,现场直接报销70%,不限门诊报销次数,如需转诊,按逐级转诊原则,按转诊的医院级别逐级降低报销,如有急、重病的患者,可先到市内定点医院就诊,再回属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报销,凡自行到医院就诊后不符合转诊条件的患者到医院就诊,医保不予报销。此法有效地控制医疗费用,降低医疗风险,群众认同度高(汤松涛,2013)。

3.社区首诊制度的实施困境分析

虽然社区首诊制度的实施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仍然有许多困难和阻碍不断显现出来。社区首诊制度发展中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分别是政府关于医疗卫生机制的建立的方面(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筹资和补偿机制不合理、配套政策不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方面(缺乏人才及设备、信息化建设滞后),以及社区居民的观念的方面(居民对社区医院缺乏信任)(何钦成,2006)。

盛鑫铭及李成山均指出,社区首诊制度在实施过程仍然存在病患对社区医院缺乏信任,服务人员素质较低,社区医院的设施设备配置不足,还有政策引导出现偏差,由于医保政策没有明确规定首诊在社区,病患没有理由不选择大医院,因此社区卫生机构使用率不足是必然的(盛鑫铭,2009)(李成山,2009)。

除此之外,公立医院严重失职、忽视公益、逃避责任也是一方面的问题,虽然政策一再要求小病、常见病在社区,重病在医院,但是医院的很大收入来自于小病、常见病,这就造成了医院拥挤,挂号久的现象(樊建花,2011)。这也表明了双向转诊渠道的不畅,双向转诊应该是与社区首诊制共同发挥作用的以解决患者“看病难”的问题,但目前双向转诊多表现为向上转诊,而向下转诊到社区医院康复的病人较少,这是由于大医院与社区医院并不是利益共同体(曾艺苑,2010)。

4.对策

盛鑫铭等认为应加强政策引导,加强全科医学教育。提高社区医生的素质能力,有完善的转诊制度,优化社区医疗资源设备,赢得老百姓的信任,形成“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大医院”的合理格局。只有形成“政府主导、卫生出力、部门配合、社会支持”的工作格局,才能规范有序地实施社区首诊制度(忻红丰,2008)。也应充分发挥集社区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及计划生育技术的“六位一体”功能,不断提高居民的满意度及认可度,真正使患者能够合理地流向社区。

王川,张蕾等则认为目前要做的不是急于推行社区首诊制,而应该把工作重心放在各项基础条件和配套政策的建设上,不断完善制度设计,提高居民对社区服务机构的信任度,利用试点经验逐步扩大覆盖人群,强制实行社区首诊制,如果没有居民的大力支持和主动选择,不可能具备任何现实意义(王川,2009)。

总的来说,社区首诊制的推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地方政府和各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努力。只有社区卫生服务观念深入人心,才会有“小病在社区,大病上医院,康复在社区”的理想状态,从而降低医疗卫生的总费用。

三、拟解决的问题及研究方法

我国现行的社区首诊制度在推行过程中受到了许多阻碍,为了进一步了解和研究关于推进社区首诊制度,本文拟采用搜集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总结和梳理国内外学者对社区首诊制的研究,通过权威网络和资源来收集近年来各地实施社区首诊制的状况,采用文献、理论分析的方法来探讨社区首诊制度的实施困境并提出建议参考。

研究方法:本研究首先进行大量文献检索,了解其发展趋势;其次,选取实施社区首诊制的典型地区进行实地调研,在调研数据基础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研究出社区首诊制度的理想模式,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四、探究框架及主要内容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意义

1.3 可行性分析

2、社区首诊制度的研究现状

2.1 国外研究现状

2.2 国内研究现状

3、对社区首诊制度的实践探索

3.1 社区首诊制度的提出及相关政策

3.2 社区首诊制度的建立及实施

3.3 部分地区的运行效果

4、社区首诊制度的实施困境

4.1 政府方面存在的问题

4.2 社区方面存在的问题

4.3 居民方面存在的问题

5、对策

5.1强化政府职能

5.2提高社区医疗机构服务能力

5.3转变居民就医意识

结论

五、进度安排

2月20日——3月24日 查找文献,搜索资料,完成开题报告

3月25日——4月30日 撰写论文正文,完成初稿

5月1日——5月15日 修改初稿,完成二稿

5月16日——5月27日 修改二稿,完成终稿

5月28日——6月8日 准备毕业论文答辩

六、参考文献

[1]王川,张蕾.当前我国施行社区首诊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J].卫生经济研究,2009,(8):26.

[2]马宏伟,李霞等.推行社区首诊制度的探讨[J].预防医学论坛.2011,17,(11):1063-1064.

[3]樊建花,葛建一,熊威,等.探究我国社区首诊制实施困境及解决对策[J].卫生软科学,2011,25(6):379-381.

[4]何钦成,马亚楠. 社区首诊制发展中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J].中国卫生经济, 2006,25(8):46-48.

[5]盛鑫铭. 实施社区首诊制探析[J].中外医疗,2009,(23):98.

[6]李成山. 关于实施社区首诊制的探讨[J],内科,2009,4(4):646.

[7]曾艺苑,胡天佑.地方政府在推动社区首诊制的意义和方式[J].人力资源管理.2010,(6):138

[8]忻红丰. 社区首诊制发展过程中的障碍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8,22(3):29-30.

[9]蔡怡嘉,张文昌等.我国社区首诊制发展的难点与对策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5,31(4):165-166.

[10]刘佳,冯泽永.社区首诊制的实施困境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全科医疗,2012,15(3):720-722.

[11] 李再强,林枫. 国外社区首诊制度简介[J]. 中国卫生经济, 2006,25(2):76-77.

[12]李跃平,钟春英.社区首诊制实施的基础条件分析与对策[J].福建医科大学报.2010,11(2):20-23.

[13]汤松涛,黄龙银.东莞市医疗保险制度引导下城乡社区首诊制的实践探索[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3,27(5):9-12.

[14]田国栋,王光荣等.上海市闸北区就诊患者社区首诊制的意愿分析[J].中国卫生资源.2014,17(3):241-243.

[15]张邹,张笑天.依靠制度力量推动社区首诊——珠海市社区首诊制实施情况与效果分析[J].中国医疗保险.2013(1):53-54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