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或调研报告):
一、国外文献综述
史蒂芬bull;佩吉、保罗bull;布伦特、格雷厄姆bull;巴斯比、乔bull;康奈尔(2004)等的研究认为,乡村旅游起源于欧洲,如英国、法国、意大利是乡村旅游发展最早的国家。在欧洲,乡村旅游作为一项独立旅游项目是在18世纪的后半叶开始的,1863年,通济隆旅行社组织了第一次到瑞士乡村的包价旅游,这次旅行标志着以身体疗养和登山运动为主题的乡村旅游的兴起。但是直到 20 世纪,乡村旅游才真正成为一项广泛开展和参与的旅游活动,从 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乡村休闲活动与很多其他旅游形式一样,都更注重游人在活动中的参与性。交通工具更加先进,可自由支配收入的增加和闲暇时间的增多以及各种出游机会的增加,人们开始越来越重视环境问题、人们亲近自然的愿望与日俱增以及适当缓解城市的压力,共同促进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当前,在德国、奥地利、英国、法国、西班牙、美国等欧美发达国家乡村旅游发展迅速,已具有相当规模,走上了规范发展的轨道。20世纪80 年代,欧美国家的学者对乡村旅游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积累了不少成果。
当前国外乡村旅游研究焦点主要集中在乡村旅游概念研究,乡村旅游与乡村可持续发展的相互关系研究,基于供给和需求的乡村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社区居民对发展旅游的态度研究,乡村旅游发展的管理研究,乡村旅游发展的策略研究,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女性问题研究等 7 个方面。并且将乡村旅游与文化旅游紧密结合、乡村旅游与生态旅游紧密结合是国外乡村旅游发展的两个新趋势。关于著名风景区周边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也引起了国外专家学者的关注,为了促进边缘地区旅游业的发展,1997 年 9 月在丹麦的边缘地区博恩霍尔岛举行了一次欧洲边缘地区旅游研讨会,提交的论文表现出了对边缘乡村地区旅游发展的关注。Nigel Walford 教授对景区边缘乡村旅舍进行的调查总结认为:风景区边缘 5 公里内的缓冲区里的农户愿意经营农家旅馆,乡村旅舍选择在这里最重要的原因是可以借助风景区的知名度带来大量的游客,同时也满足了在风景区游览的游客的住宿和餐饮需求。
二、国内文献综述
首先,国内的许多学者对边缘型乡村旅游做了很多研究,一些学者根据我国一些法律对于旅游区等级和质量的划分评级,提出景区边缘是指风景区跨界地段及风景区边界的外围地带,是风景区边界意外的一种组别或者类型区块的尺度空间区域,是对风景区边界W及管理机构的周边所有社会活动范围。
徐沉(2009)等总结了我国当前边缘型乡村旅游产品的类型,主要包括农家乐、观光农园、采摘园、休闲农场、垂钓园、生态农庄、民俗文化村、体验农场、古村镇、古建筑等。闰喜琴(2009)认为边缘型乡村旅游的功能仍然以观光旅游为主,部分已经具备休闲度假的功能。郭焕成、李少芬等(2006)提出,边缘型乡村旅游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的城市郊区或旅游景区附近,呈现出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旅游业与民俗文化相结合的特点。杨载田等学者(2004, 2006)分析了南岳景区乡村旅游资源的现状,提出南岳景区周边的乡村旅游要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必须加强科学规划和逐步开发。王新启(2013)认为,盲目的无计划的开发,只能加快边缘型乡村旅游的恶性竞争。唐仲霞等学者(2011)认为,基于核心一边缘理论的入境旅游区域空间结构,有一个科学的规划,还要切实地、科学地实施它。培养建立一支具有宏观视野和专业知识的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特别注重从当地居民中培养开发管理队伍,让村民真正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主力。龙茂兴和罗进(2008)提出了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的基本特征:景区依附性、资源与产品的互补性、客源市场共享制。
其次,对乡村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的研究,国内的一些学者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苏娟02011)提出了培养乡村旅游人才的意义:首先,人力资源配置直接影响着旅游发展;其次,人才优势可以转换为社会优势和经济优势;再次,高层次的旅游人才才能适应旅游的国际化趋势。刘靖江(2010)在《湘西旅游人力资源发育现状与对策》一文中提出,目前湘西旅游人力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乡村旅游专业人才相对匿乏、旅游人才供给和西区之间的矛盾、管理者和就业人员自身对素质重要性认识不够。
另有研究者从乡村旅游人力资源存在的问题出发,指出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区位及薪资影响乡村旅游对外部人才的吸引力、单一的角色转化制约了内部人才结构的调整、乡村旅游的关注度还不够高等。比如,马勇(2008)提出,培养内部技术性以及管理型人才是乡村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的关键。从农民中培养一批具有从业资格的旅游管理人才,既要对其思想进行培训,也要对其现代农业科学技术、餐饮住宿服务等方面继的素质进行培训。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