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一)课题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经济活动在全球呈现分散布局的同时,资金、技术、知识、信息、人才等生产要素趋向于一定空间区域的集聚与整合,而区域经济获得核屯、竞争力的关键是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区域协同创新是区域间科技合作的最高级形态,能大大提高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正是现在国家大力倡导的一种模式。
区域协同创新理论研究。这个理论研究分为区域协同理论研究与协同创新理论研究。Ansoff (1965)认为协同是指两个企业通过共享资源实现共同生长,并指出企业进行协同的根本目的是创造价值。协同学是本文依据的重要理论,这一理论的创立者是德国学者赫尔曼,他在 20世纪 70 年代经过研究后提出,在整个系统环境当中,各不同系统间总是存在互相影响和互相合作的关系,能够借助系统外部的指令或者通过自发能量对各子系统进行协调,形成各子系统间的互动,达到协同效应。关于协同创新的概念,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理解。Das and Teng(2000)提出了不同的认识,他们认为协同创新实际上拉近了研究机构与市场之间的距离,形成了合作关系,这种合作是因异质组织彼此为了实现各自的资源优势互、取长补短而形成的。
区域协同创新研究现状。解学梅(2011)认为都市圈协同创新的主体包括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政府和中介机构;顾祎睨(2013)把区域协同创新界定为区域间通过共享创新资源.在创新主体及其他科技创新相关组织的协同支持.进行科技创新合作的活动和行为;徐晨(2016)则认为区域协同创新是指区域内各地区在共同的目标驱动下.通过创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以技术创新带动整个区域综合创新提高的创新模式。
从区域协同创新的核心一一技术创新角度切入:贾华卞(2007)通过研究浙江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从企业、政府和产业三个层面,提出了在动态变化的产业环境背景下进行技术协同创新的发展思路。张仁开(2009)则结合长三角区域的战略发展对区域年内科技协卜创新的必要性做了详细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行政、经济方面的对策措施。郑元景(2009)针对福建技术创新存在的弊端,指出加强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在于合理定位,专业分工,建立更通畅的合作渠道。张哲(2011)通过综合研宄产业集群内企业旳协同创新,认为技术创新活动是非线性的、开放的活动过程,与企业外部各组织建立的关系网络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
从区域协同创新角度切入:蔡宁,周颖(2008)结合浙江省的区域经济特点,透过政府企业多个渠道,通过各个角度对当地著名的多家企业在原有框架下发展的具体情况作了详实的分析,仅典型案例就有个之多,以此论证区域协同创新的必要性和现实价值,引起了人们一定的反响。孙福全(2008)在运用复杂性理论解释区域内部创新主体(产学研)合作创新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产学研合作存在的问题、创新模式和绩效评价,并提出了促进区域内产学研结合的相关对策建议,但实证分析的不足是一大遗憾。张玉臣(2009)通过探讨长三角区域推进协同创新的可行性,提出从区域层面确定具有共性需求和前景的战略产业,以联合推进的方式,促进区域协同创新,是长三角携手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区域国际竞争力的有效方式。戴桂英(2011)重点研究了东、西部几个代表性区域典型县市的经济、人力、资源结构,分析了区域内部协调不畅所导致的地方发展瓶颈,具有一定的警示和借鉴意义。解学梅(2011)创新性的把协同学运用在对区域内部都市圈的协同创新分析中,从特殊的视角提出区域内部城市间的协同创新过程中,序参量的作用至关重要,它将影响系统自组织的发展方向。何根海(2013)特别指出在区域协同创新过程中对创新资源的集聚,尤其是人才资源的集聚。
关于区域协同创新创新的相关实证研究, 廖娟(2015)建立基于三螺旋理论的区域协同创新效率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构建基于三螺旋理论从大学、企业和政府三方面来构建相应的区域协同创新效率评价模型。在评价模型中,基于三螺旋理论应用两阶段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方法(SE-DEA)来构建区域协同创新效率的评价模型,以此来进行对区域协同创新效率评价研究;张淑莲等(2011)在《京津冀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创新研究》将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创新系统划分为产业创新子系统和创新环境子系统,运用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对京津冀三地的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协同创新程度进行研究。在宋清林(2015)《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区域协同创新耦合发展研究——以天津市信息技术产业为例》作者在梳理国内外有关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区域协同创新关系研究文献的基础上,运用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区域创新理论、系统论、协同论等理论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区域协同创新耦合模型。将影响二者间关系的指标划分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区域协同创新两个子系统,分别从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市场能力、转化能力和环境支撑、资源支撑、政策支撑、产业支撑的维度探讨各指标间关系在耦合系统中的综合影响,计算耦合系统的耦合关联度与耦合协调度,并在此基础上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区域协同创新的耦合发展进行综合评价。
G60科创走廊协同创新现状研究。王明荣(2017)认为各城市都为此建立健全专门机构和专项计划,如杭州成立了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党工委和管委会相关城市抓住全要素供给这个内核,将土地、人才、财政资金等要素,在科创走廊内进一步向科创领域倾斜。“科创走廊”往往覆盖城市内多个区(镇)行政区划,如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覆盖西湖区、余杭区、临安市,推动多区域协同联动发展是相关城市打造科创走廊的重要举措。
而G60科创走廊协同创新也面临一些问题,陈方强(2017)、汝刚等(2018)发现上海科技资源与浙江民营企业对接已经较为密切,进一步的技术对接,需要涉及到更深层次的体制问题,浙江在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政策力度上,与上海还有一定差距,这一差距短期内较难补足。协同创新仍面临政策体制差异带来的相关阻碍。,在推动协同创新过程中,由于涉及的创新的主体多、部门广,往往在推动的实践过程中面临一系列较大难度,如创新主体的跨区域合作问题、创新部门和政策的协同问题、产学研及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协同问题等等至今是阻碍协同创新的难题。对此提出相关对策建议,杭州市常务副市长戴建平、汝刚等(2018)指出G60科创走廊主要是做好“五个对接、五个互通”:一是以制度对接为根本,促进规则互通;二是以技术对接为核心,促进产业互通;三是以基金对接为抓手,促进资金互通;四是以交通对接为基础,促进设施互通;五是以平台对接为载体,促进要素互通。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