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药品不良反应公众报告的比较研究文献综述

 2023-02-07 16:50:59

标题:我国药品不良反应公众报告制度研究1、研究背景及意义1.1研究背景1.1.1 ADR监测系统有待完善,公众声音缺失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 ADR)是指合格的药品在正常的用法用量的情况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

由于药品的特殊性,上市之前的临床试验虽然证实了药品具备一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是由于试验人数较少,一些潜在的用药风险并不能完全显露,因此,要在药品上市后进行严密的监测,发现潜在的不良反应及时上报,保证用药安全。

目前,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主体有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以及医疗机构以及公众,但对于公众这一报告主体只是在《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中表明国家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报告药品不良反应。

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在20%,但实际工作中能够收集到的数据却较少,大量医院和企业存在瞒报、漏报和谎报的做法。

且我国公众在报告ADR信息上也没有发挥出应用的作用,截止2019年数据统计,公众在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的占比仅为0.1%。

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我国报告的ADR信息数量远低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制度健全的国家。

1.1.2 优化ADR公众报告制度需系统综合分析通过文献检索和梳理,发现我国学者在提升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制度的完善中做了大量的研究,但研究对象大多集中于企业和医疗机构,鲜少涉及公众这一主体,且主要是从宏观上提出提升公众对ADR报告的认知度、转变监管模式转变、拓宽报告途径等完善举措,具体实施效果难以有效保障。

也有学者提议我国应建立专用的公众报告表格,但可操作性和适用性有待商榷。

目前,国际上多数国家已建立起相对完善的ADR公众报告制度,比如英国建立的自发报告系统,也称为黄卡系统,允许公众在该系统中报告任何可疑的药品不良反应,在英国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中扮演的角色十分的重要。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