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碳纳米乳用于肿瘤诊疗一体化研究文献综述

 2022-12-27 10:35:15

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1. 立题依据

超声成像作为最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式,其基本原理是通过组织的反射和散射的回声信号以及组织的密度或生理组织特性不同造成传播速度不同故形成的声阻抗差来反应组织学图像[1]。微泡作为最常用的超声成像造影剂通常由不同外壳材料(如白蛋白、脂质体、高分子等)包裹氟碳气体组成,其直径一般在1-4mu;m左右。研究将靶向物质如抗体和多肽类物质接于微泡表面,除了提供解剖结构的二位图像,还能够提供更多分子层面信息,以用于超声分子显像[2],但是由于微泡粒径很难通过肿瘤组织的微血管屏障,肿瘤微血管屏障通常在100-800nm[3],所以通过微泡介导肿瘤组织的分子显像收到了阻碍。液态氟碳纳米粒由于其粒径小,即使通过被动靶向也能够通过EPR效应进入肿瘤组织内,从而作为纳米级超声成像对比剂[4,5]。研究发现液态氟碳纳米粒可以在超声的作用下发生液气相转变,由液态纳米粒变成气态微泡[6],从而增强其超声成像效果。相变过程中的纳米粒随着气体弥散以及纳米粒之间的融合其大小不断发生变化,使其更加符合超声波的非线性成像[4]。而液态氟碳纳米粒最常用的成壳材料与微泡相似,其中PLGA由于其稳定性好,生物安全性高,体内循环时间长,近年来得到广泛使用[7]

光声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脉冲激光照射组织产生的热膨胀效应形成宽带的超声波有超声探头接受后作为光声信号,反应组织的结构以及病理信息,而不同吸光物质的介导能够使得光声成像技术提供更多的生物组织信息[8,9]。其中最常用的金纳米棒由于具有较强的光吸收和散射特性能够在近红外光谱范围内产生较高的光热转换效率,而且金纳米棒在经过PEG修饰后其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更高[10-12]

微泡作为体内超声成像最常用的对比剂由于其粒径较大(gt;1mu;m),难以通过血管内皮间隙进入组织间隙(100-800nm)限制了其在体内的应用[13,14],而且微泡在体内稳定性较差,体内循环时间短,而PLGA包裹的液态氟碳纳米粒粒径较小能够通过血管内皮间隙,而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体内循环时间更长[15,16]

本实验将光声成像与超声成像相结合,利用金纳米棒获取光声信号的同时,进行光热转换,触发液态氟碳发生液气相转变使其由液态纳米粒转变成气态的微泡,从而增强超声成像效果,实验拟将高分子PLGA作为成壳材料包裹金纳米棒和液态氟碳,从而构建一种既能够用于为将光声成像与超声成像的结合提供了一个新的结合方式。

  1. 研究方案
  2. 包裹金纳米棒的PLGA液态氟碳纳米粒的制备

1.1 制备方法

采用双乳化法制备GNP纳米粒,将全氟己烷(PFH)加入到金纳米棒(GNR)水溶液中,并加入到加入到溶解于二氯甲烷的聚乳酸一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溶液中,声振得到乳化液。将上述乳化液加入到聚乙烯醇(PVA)溶液中,利用高速分散均质机均质,然后磁力搅拌使得二氯甲烷完全挥发,用双蒸水洗涤离心多次后得到GNP纳米粒溶液。除不加入金纳米棒外,采用以上同样方法制备未包裹金纳米棒的PLGA组纳米粒。

1.2 GNP纳米粒一般特质检测

(1)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GNP纳米粒的一般形态;

(2)采用激光粒径仪检测GNP纳米粒粒径大小、分布及Zeta电位;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