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中药实验学评价方法文献综述

 2022-12-26 16:40:33

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研究内容:

痛经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症状,大量女性深受其扰,影响了正常的工作与生活。非甾体类抗炎药物虽然能暂时缓解却不能根治。因此,为帮助开发治疗痛经的中药,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利用已知的知识建立一种合理地痛经动物模型,对实验动物疼痛等级进行评估。在摸索好合适的条件使小鼠感到疼痛后,我们希望利用合适的方法将其疼痛感定量化。在建立好响应的模型后,我们可以利用它来进行中药中有效成分的筛选。

研究手段:

转棒式疲劳仪可做疲劳实验、骨骼肌松弛实验、中枢神经抑制实验,以及其它需用运动方式检测药物作用的实验,如毒性对运动能力的影响,体内某种物质缺乏对运动能力的影响,心脑血管药物对运动能力的影响等等,可多方向的开发利用该仪器基本原理和基本功能。利用神经生理学知识,即疼痛感会影响动物的身体协调性。在给药后建立疼痛动物模型,利用小鼠在转棒上的平衡能力,以及疼痛小鼠平衡能力的失去,将痛觉这种不易衡量的主观感觉进行定量。

文献综述:

痛经(Dysmenorrhea)是目前临床上,以及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妇科症状之一,指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部疼痛、坠胀,伴有腰酸或其他不适,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者。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痛经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继发性痛经指由盆腔器质性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等引起的痛经。目前广泛认可的病因大概有三种:原发性痛经的发生主要与月经时子宫内膜前列腺素含量增高有关;PGF2alpha;含量升高也可能是造成痛经的主要原因;PGF2alpha;含量高可引起子宫平滑肌过强收缩,血管痉挛,造成子宫缺血、乏氧状态而出现痛经。其他内环境内调节因子含量的改变,如血管加压素、内源性缩宫素以及beta;-内啡肽等物质的增加也可能是助长痛经的帮凶。除此之外,受精神、神经因素的影响,高压下的女性更容易继发性痛经常因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等引起。

目前在临床上,原发性痛经多发于青春期,并且常在初潮后1~2年内发病。伴随月经周期规律性发作的以小腹疼痛为主要症状。继发性痛经症状同原发性痛经,由于内膜异位引起的继发性痛经常常进行性加重。对大部分患者来说,疼痛多自月经来潮后开始,最早出现在经前12小时,以行经第1日疼痛最剧烈,持续2~3日后缓解。疼痛常呈痉挛性。一般不伴有腹肌紧张或反跳痛,但是可伴有恶心、呕吐、腹泻、头晕、乏力等症状,严重时面色发白、出冷汗。

同时,患者往往在妇科检查后无异常发现。临床医师根据月经期下腹坠痛,妇科检查无阳性体征,临床即可诊断。但需仔细甄别原发性痛经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腺病、盆腔炎性疾病引起的继发性痛经。[1]

目前在临床上,无治疗痛经有效手段,并且因为在女性中是常见的症状,未婚前痛经待年长后特别是婚后生育过后,痛经自然会消失,可不必治疗。但是对于痛经的疼痛时间长达3天甚至以上的患者,如因该疾病影响生活,应当予以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以止痛,镇静为主。临床上比较普遍的治疗方法包括利用心理治疗,消除患者的紧张感与焦虑感,在减轻了心理压力后,患者往往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舒缓。其次,足够的休息和睡眠,规律而适度的锻炼,戒除烟酒等行为都可能会对患者有益。当患者情况严重,不易缓解甚至疼痛不能忍受时,利用镇痛类药物进行治疗。[2]倘若患者是由于子宫腺肌症引起的痛经,并且其无生育要求时,曼月乐环为首选。口服避孕药 适用于要求避孕的痛经妇女,其有效率达90%以上。除此之外,非处方药如对乙烯氨基酚、对乙烯氨基酚加帕马溴、乙烯水杨酸(阿司匹林)等都是目前被医师推荐的药物。患有痛经的女性广泛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和血管加压素分泌来减少肌肉痉挛。然而,当患者长时间服用它们时会产生副作用。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