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不少于2000字)
拟研究的问题:
帕罗西汀是一种常用的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类抗抑郁药物,具有很强的抑制五羟色胺(5-HT)再摄取作用,但它是高变异药物,个体用药差异大,通过对帕罗西汀的代谢组学研究,寻找潜在的生物标志物,进一步进行作用机制研究分析,实现利用个体代谢物质基础数据“预测”机体给药后发生的药效或不良反应,从而实现个体化用药和精准医疗的目的。
研究手段:
通过LC-MS技术检测分析血浆样本中的代谢物质,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分析正常人给药前后血浆中代谢物质在不同时间点(0、4、8、12、48 h)的变化及规律,发现帕罗西汀产生作用的代谢生物标志物。
文献综述:
帕罗西汀是目前治疗抑郁症的一种常用药物,属于SSRI类药物。帕罗西汀最初批准用于重型抑郁症,目前还批准用于恐慌症、广泛性焦虑症、社交焦虑症和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最强的SSRIs之一[1]。接下来就该药的性质和特征作一综述。
- 作用机制
帕罗西汀是选择性5 -HT再摄取抑制剂,能有效地抑制突触前膜对5-HT的再摄取,通过延长5 -HT在突触后受体的活性来增强5 -羟色胺能神经传递[2]。帕罗西汀作用于脑部的相应部位时,对神经递质的再摄取抑制作用可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且极少能通过其他神经递质起作用。其对组胺H1受体,肾上腺素alpha;或beta;受体、多巴胺D2受体的亲合力低[3],在脑中对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转运体有较弱的抑制作用[2]。
在健康志愿者中,帕罗西汀30mg/d对快速动眼睡眠有抑制作用,它减少了快速动眼阶段的数量,延长了快速动眼潜伏期[2]。
- 不良反应
常见不良反应(发生率gt;5%)有恶心、口干、厌食、便秘、腹泻、头晕、性功能障碍、震颤、食欲下降[4],帕罗西汀严重不良反应报道较少,偶见血管神经性水肿、肝炎、直立性低血压、锥体外系症状[5],另有报道应用帕罗西汀治疗的65 岁以上老年人,每年有1/200发生低钠血症,低体重是发生低钠血症的一个危险因素,许多病例发生在治疗3 周内[6]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