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东滩湿地硫酸盐型甲烷厌氧氧化作用的机理研究文献综述

 2024-09-09 09:41:35
摘要

甲烷(CH4)作为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其排放量受到自然湿地的显著影响。

崇明东滩湿地作为中国最大的河口潮汐湿地之一,其复杂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特别是硫酸盐型甲烷厌氧氧化(S-AOM)作用,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和温室气体排放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S-AOM的研究进展,包括S-AOM的概念、作用机制、影响因素、研究方法以及生态学意义等方面,并重点探讨了崇明东滩湿地S-AOM的研究现状和未来方向。

关键词:崇明东滩湿地;硫酸盐型甲烷厌氧氧化;微生物群落;环境因子;生态学意义

1.引言

湿地生态系统作为全球重要的碳库,在调节全球气候变化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甲烷(CH4)是一种强效温室气体,其全球变暖潜能值是二氧化碳(CO2)的25倍,而湿地被认为是CH4最大的自然排放源,其排放量约占全球CH4排放总量的30%[1]。


在湿地生态系统中,CH4的产生和消耗主要受控于微生物介导的产甲烷作用和甲烷厌氧氧化(AOM)作用。

其中,AOM是连接湿地碳循环和硫循环的关键过程,可以有效减少CH4向大气中的排放,对缓解温室效应具有重要意义。


硫酸盐型甲烷厌氧氧化(Sulfate-dependentanaerobicoxidationofmethane,S-AOM)是AOM的一种主要类型,是指在厌氧条件下,微生物利用硫酸盐(SO₄²⁻)作为电子受体将CH4氧化为CO2的过程。

该过程最早于1977年在深海热液喷口沉积物中被发现[2],随后在各种海洋和淡水沉积物中均有报道[3]。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