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与调研报告:(阐述课题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参考文献) (一)研究背景 首先,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向前推进,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流动人口逐渐增加,人口城乡流动模式向家庭型、长驻型迁移模式转变,流动儿童作为一个新的社会群体产生了,而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一直是笼罩在进城农民工心头的一团阴云。报告显示,从2005年至2010年间,流动儿童规模从2533万达到3581万,平均每年新增数量超过200万。由此数据不难看出,近年来流动儿童的规模正在快速增加,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十分迫切。 其次,数学认知是幼儿园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12)数学领域中明确指出幼儿在对自然事物的探究和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发展形象思维,而且初步尝试归类、排序、判断、推理,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为其他领域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曾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学习对儿童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起重要的支撑作用。文献查阅显示,目前关于儿童数学能力发展或与流动儿童相关的文献较多,而对于流动儿童数学能力的调查较少(详见下文的“文献综述”)。因此,关注流动儿童的数学能力至关重要。 在我国,流动儿童这一处境不利的儿童群体的数学能力发展尚未得到足够的关注,需要予以重视。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1. 学龄前流动儿童 当前国内研究者尚未就“流动儿童”的定义达成统一意见。1998年原国家教委、公安部发布的《流动儿童少年就学暂行办法》规定,流动儿童少年是指6至14周岁,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在流入地暂时居住半年以上、有学习能力的儿童少年。2010 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 我国 14 岁以下流动儿童人数已达 2453 万, 而在这一庞大的流动儿童群体中,0~5 周岁流动儿童规模已达到 981 万。段成荣(2015)强调流动儿童从本质上是流入城市的“城里娃”,而不是流出地的农村孩子。王放(2005)则认为流动儿童是指年龄在14周岁及以下,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在流入地居住的流动人口子女。 在本研究中,流动儿童主要指跟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从农村出来、步入城市暂时生活,居住半年以上,同时在流入地上幼儿园的4—6周岁儿童。 2.数学能力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数学认知包括三大目标“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以及感知形状和空间关系。《纲要》中提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的目标。 薛楚雪(2017)认为数学认知能力是指个体所进行的所有与数学有关的思维活动能。数学能力是儿童早期认知的一个重要方面。Brewer提出:儿童的数学认知能力结构包括数概念与计算、统计与概率、几何与模式、测量以及数学推理等。王秉铎(1986)指出:数学概念是客观事物的数和形在人脑中的研究。陈琼在《从皮亚杰的认识发生解读3-6岁儿童的数学学习》指出儿童数学学习要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具有年龄特征、关键期、个体差异等一般概况。 Sarah A. Gray , Robert A. Reeve(2016)在《学龄前儿童数学能力概况的特定数字和一般认知标记》指出学龄前儿童的数学能力被认为是不同的数字和一般认知标记。 黄瑾在《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与活动指导》一书中指出儿童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实质是一种高度抽象化的逻辑数理知识的获得。书中还指出儿童早期数认知能力结构一般由数、计算、测量、空间(几何)、模式五个维度组成,数思维的能力一般包括:空间成分(理解空间图形、形状,空间形状记忆,空间组合);逻辑成分(概念、理解、记忆和独立发现概念、根据逻辑法则做出结论和证据);数的成分(数的概念的形成,对数字、数值解答的记忆);符号成分(理解各种符号,记忆各种符号,用各种符号进行运算)。幼儿阶段的数学学习要掌握10以内的数概念及加减运算,认识几何体,辨认空间方位,掌握简单的时间观念以及量的比较与测量。 儿童数学能力包括上述列举的众多部分,但是笔者着重研究儿童数概念和数认知这一块,数的成分较能集中反映幼儿早期数学能力,研究工具相对较多。在本文中,笔者将数学能力界定为4-6岁儿童对数概念、加减运算、比较等一般基数概念和数感的认知。 (三)研究综述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流动学前儿童,但是有关流动学前儿童数学发展的文献较少,而流动儿童又属于流动人口子女的一种,流动人口子女主要包括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他们也属于处境不利儿童。笔者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选择从流动人口子女数学发展的角度来进行综述。此外,本研究的研究重点是流动学前儿童数学认知能力发展状况,所以笔者将在第二部分对幼儿的数学能力发展的相关内容进行综述。 1.处境不利儿童早期数学能力发展现状综述 笔者梳理文献时,发现处境不利儿童涉及到包括留守儿童、流动儿童以及少数民族儿童等。在这里,笔者主要就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两种处境不利儿童的数学能力发展现状进行综述。 (1)有关留守儿童早期数学能力发展现状 邢莉莉、蔡迎旗(2007)在《留守儿童数学能力发展现状及分析》中指出大多数农村留守幼儿在数学发展上存在困难。具体表现为:祖辈和亲友监护留守幼儿的数学能力发展水平低于非留守幼儿;多数留守幼儿在认知几何图形方面存在困难;不同监护类型的留守幼儿在数和形方面存在差异。 朱林莉《让留守儿童数学学习不“留守”》中指出留守儿童学习兴趣不浓,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效果不佳,其数学学习能力相对薄弱。 黄育萍在《浅谈留守儿童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中提到了留守儿童数学学习习惯上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作业不认真,字迹潦草,甚至不完成;听讲不够专心,注意力不集中;不善表达,回答问题表现不积极;合作意向不强,性格内向、孤僻。 欧阳宇(2011)在《当前农民工家庭学前教育存在问题及其对策》中指出祖辈对孙子孙女的教育内容非常片面,以识字、数数、简单的算数、讲故事等为主。 (2)有关流动儿童早期数学能力发展现状 李宁(2014)《5-6岁流动儿童数学入学准备的研究——以张家界市为例》中指出5-6岁流动儿童在唱数准备方面,顺数发展较好,倒数发展一般,相邻数发展欠缺;数字读写方面,个位数字读写发展比两位数字好;按物点数能力强于按物取数能力;实物比较能力较强,数字比较能力一般,数距比较能力欠佳;实物运算发展较好、心算准备不足、口头应用题运算能力发展滞后。 王晓芬(2013)《流动儿童的入学准备发展与促进》中指出流动儿童在数学认知上还存在一定的不平衡。具体表现为: 小班儿童对“大小”,如描述像最小、最长、最深、最宽等的一维、两维和三维空间的一些概念,掌握最好;中班儿童在 “数字/计数”领域有飞快的发展,与大班儿童几乎无显著性差异;大班儿童对“数字/计数”的通过率高达 97. 93%,但对“形状”领域,如能否辨别像直线、五角星、圆柱体等的基本的一维、二维或三维的图形,通过率低于80% 。 (3)有关少数民族儿童早期数学能力发展现状 胡万梅、陈雪梅等(2015)在《拉萨市藏汉学前幼儿数学入学准备差异性研究》中指出汉族幼儿在抽象模式认知、数的运算方面及平面几何图形认知等方面掌握程度都明显优于藏族幼儿。 周欣在《广西农村壮族儿童的入学准备状况》中指出广西壮族5-6岁的儿童在数字认读、模式构造、实物计数、简单实物加减运算、几何形状拼搭方面的测查结果均不如绝大部分城市儿童。总体上,壮族农村儿童在实物计数上表现相对较好;简单实物加减运算方面,5 岁壮族农村儿童的表现较差,到了6岁会有所进步;在几何形状拼搭任务上有较大的困难,例如,在提供平面正方形图形的情况下,大多数5-6农村壮族儿童拼出正方形的方法不如城市儿童多样,局限于最简单的即两个长方形拼出一个正方形的方法。 笔者发现在研究对象方面,以往的研究大多以“留守儿童”、“少数民族儿童”为研究对象,但是关于学龄前流动儿童的数学发展的专门研究相对较少。就当前的研究而言,处境不利儿童的数学发展水平普遍落后于正常儿童,总体发展大都比较迟缓,而数学能力发展好坏会影响其今后各方面综合发展。因此,帮助改善处境不利儿童的数学发展有重要意义。 2.处境不利儿童早期数学能力发展影响因素综述 (1)个体差异: 邢莉莉、蔡迎旗(2007)在《留守儿童数学能力发展现状及分析》的调查中发现留守幼儿的身体健康水平低于非留守幼儿是多数留守幼儿数学能力低于非留守幼儿的影响因素之一。此外,留守幼儿的情绪与其数、形两方面均存在正相关。 黄育萍(2015)在《浅谈留守儿童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中指出大部分留守儿童合作意识不强、性格内向、孤僻,不愿与他人交流,导致其数学学习缺乏主动性和兴趣。 周欣在《广西农村壮族儿童的入学准备状况》中指出少数民族儿童由于不会说普通话导致其数学能力发展相对落后。 (2)家庭因素: 邢莉莉、蔡迎旗(2007)在《留守儿童数学能力发展现状及分析》中指出留守儿童家庭中图书和音像制品多少与其数、形两方面发展成正相关。此外,留守儿童监护人学历以及亲子联系密度都会影响留守儿童数学学习。 周欣(2010)在《广西农村壮族儿童的入学准备状况》中指出低收入家庭的儿童在数概念,数与计算,量,时间,空间,模式和统计方面都显著差于收入较高家庭的儿童。并且少数民族儿童大多居住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偏远地区,其父母受教育水平不高,导致其数学发展状况不容乐观。 张云运、骆方等(2016)在《学校群体构成对流动儿童数学学业成就的影响:一项多水平分析》中指出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越高,儿童的数学学业成就越好。 (3)学校因素: 李宁(2014)《5-6岁流动儿童数学入学准备的研究——以张家界市为例》指出英国EPPE通过研究发现,在高质量学前教育机构就学的儿童比在低质量学校就学和非在校儿童相比数学发展水平更好。家校合作会对幼儿数学学习起到良好促进作用。 龚劭(2003)《幼儿在数学领域发展的现状与幼儿园数学教育问题的个案研究》指出我国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单一,数学内容忽视幼儿个体差异,数学知识被机械分割,整体联系不强,教学方法单调,“操作法”使用不当,组织形式划一,评价的作用没有发挥。 张云运、骆方等(2016)在《学校群体构成对流动儿童数学学业成就的影响:一项多水平分析》中指出学校社会经济地位影响儿童的数学学业成就。学校社会经济地位对于流动儿童的数学学业成就存在有别于本地儿童的特殊影响,流动儿童在社会经济地位越高的学校,越会面临更大的相对劣势,造成其更大的心理压力和特殊感,从而导致其数学学业成就提高程度小于本地儿童。 3.有关提高处境不利儿童数学能力相应对策的综述 邢莉莉、蔡迎旗(2007)在《留守儿童数学能力发展现状及分析》中提出如下对策:为留守幼儿打好数学能力发展的生理和心理基础;营造数学学习的家庭环境;提高家庭数学指导者素质;重视数学学习信息沟通;优化数学教育提高留守幼儿数学能力;构建家园互助机制提高留守幼儿数学兴趣。 李宁(2014)《5-6岁流动儿童数学入学准备的研究——以张家界市为例》中建议创造支持流动儿童数学学习的环境和条件;尊重幼儿数学能力发展规律,实现幼儿数学教育的科学化。 黄育萍(2015)在《浅谈留守儿童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中指出要根据农村留守儿童特点进行数学教育。如培养留守幼儿自主学习,精心设计数学活动以及灵活运用多媒体计数,融入数学史等。 龚劭(2003)在《幼儿在数学领域发展的现状与幼儿园数学教育问题的个案研究》中建议重塑幼儿园数学教育理念,拓展幼儿园数学教育内容以及改变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形式和方法。 张云运、骆方等(2016)在《学校群体构成对流动儿童数学学业成就的影响:一项多水平分析》中建议流动时间短的儿童不宜盲目追求进入比自身社会经济地位高很多的本地儿童为主的学校;学校应在流动儿童入学时就为其提供专门的支持帮助计划,创设宽松、包容的学校氛围,城市学校应以更开放的态度接纳流动儿童入学,以帮助流动儿童尽早适应新环境。 胡万梅、陈雪梅等(2015)在《拉萨市藏汉学前幼儿数学入学准备差异性研究》中建议教师充分使用直观、形象教具,化抽象为具体,使藏族幼儿在直观、生动、具体的教学情景中提高数学学习效率,提升数学认知水平。 4.幼儿早期数学能力研究方法综述 过去研究者在研究早期儿童数学能力时用到了多种方法,下文将对这些方法进行简单梳理。 首先,有不少学者在研究相关问题时使用了访谈法和问卷法。李宁(2014)在研究流动儿童数学能力发展中运用了访谈法,对大班数学教师、园长和家长进行访谈,分析影响流动儿童数学学习的因素。邢莉莉(2009)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留守幼儿和非留守幼儿数学能力发展状况。龚劭(2003)对幼儿和教师分别进行访谈。周欣、黄瑾等(2006)在《4~6岁儿童书面数符号表征和理解能力发展的个案研究》中也采用了问卷法和访谈法对4-6岁儿童书面数符号表征和理解能力发展进行个案研究。程祁(2009)在《家庭文化资本及其对幼儿数学学习的影响研究》中采用了三部分问卷以调查幼儿家庭数学教育情况。 其次,在对早期儿童数学能力的研究中,大部分研究都采用了测查法。李宁(2014)在研究5-6岁流动儿童数学入学准备时,使用了金斯伯格和伯汝戴的“早期数学能力测验量表”中5-6岁部分的测验题进行测验。徐晶晶(2014)在《学习品质对5-6岁儿童早期数学能力的影响研究》中采用的也是金斯伯格和伯汝戴开发的儿童早期数学能力测验测查儿童早期数学能力。康丹、周欣等(2006)对金斯伯格和伯汝戴开发的《早期儿童测试能力》量表进行汉化,初步评估该量表对我国使用的可行性,效度和信度。刘诚(2015)在其研究《家庭嘈杂度对留守和非留守幼儿早期数学能力的影响》中采用了金斯伯格的早期数学能力测验-3测查幼儿基数概念和数能力。 肖树娟、冯晓霞等(2009)在其研究《不同社会经济地位家庭儿童的入学数学准备状况比较》中,自编了研究工具,包括类概念、数与运算、量等部分。周欣(2010)在研究广西壮族儿童入学准备状况过程中对儿童早期数学能力进行测查,包括数字命名、模式构造、早期计数等。龚劭(2003)自编十以内数的合成分解测试题和运用“多彩光谱”系统中反映逻辑-数理智能的项目对幼儿在数学领域的能力水平进行测试。薛楚雪(2017)在其研究中计数能力测查工具选取赵振国“数感测查工具”中的几部分,并根据儿童数数能力发展水平改编。Kerry G. Hofer , Dale C. Farran, Tracy Payne Cummings(2013)在《学龄前儿童的数学相关行为调节课程对数学成就收益的影响》中采用了从伍德科克约翰儿子成就电池III(伍德科克,麦克格鲁,Mather,2001年)数学知识的标准化措施的两个子测试。Ercan Mertoglu, Assis. Prof.(2010)在《56岁儿童节奏与数学技能关系的研究》中采用直觉数学能力测验(IMAT)来测量孩子的直觉数学能力。 总体看来,从问卷法、访谈法到个别测查法,测查和评价幼儿早期数学能力的方法越来越丰富多样,逐渐出现较规范研究幼儿早期数学能力的方法。其中,金斯伯格的测查早期儿童数学能力的方法被引用到《5-6岁流动儿童数学入学准备的研究——以张家界市为例》、《学习品质对5-6岁儿童早期数学能力的影响研究》 、《家庭嘈杂度对留守和非留守幼儿早期数学能力的影响》以及《早期儿童数学能力测试(中文版)对上海市5~6岁儿童的适用性研究》共4篇文献中,为未来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帮助和指导,本研究也将借鉴采用该方法来测查流动儿童和非流动儿童早期数学能力。 (四)研究意义 本研究关注学龄前流动儿童早期数学能力发展,笔者准备借鉴前人研究中的测查法、问卷法、访谈法等科学研究方法,通过与非流动儿童的对比,来判断学龄前流动儿童早期数学能力发展的现状、特点以及讨论影响学龄前流动儿童数学能力发展的因素。 1. 理论意义 笔者通过对南通市4-6岁流动儿童数学能力进行调查分析,将收集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得出研究结论。笔者的该项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丰富有关儿童数学能力的相关研究,丰富处境不利幼儿数学认知能力发展的研究以及提高学龄前流动儿童数学能力研究内容质量,实现研究目的; 2. 实践意义 本研究通过对流动儿童数学学习的结构性观察和对相关人员的访谈,结合流动儿童数学能力的测验结果,从多角度分析影响流动儿童数学能力的因素。本文有助于发现流动幼儿数学能力的特点和问题,并提出相关教育建议,以期改善此类幼儿的发展状况。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黄瑾.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与活动指导[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7-9. [4]王放.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问题.[J].中国青年研究.2005 (9). [5]段成荣,吕利丹,王宗萍,郭静.我国流动儿童生存和发展:问题与对策——基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J].南方人口,2013,28(04):44-55. [6]薛楚雪. 5-6岁儿童计数能力与加减法运算能力的发展状况及关系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7. [7]邢莉莉,蔡迎旗.留守幼儿数学能力发展现状及分析[J].幼儿教育,2009(Z6):84-86. [8]朱林莉.让留守儿童的数学学习不“留守”[J].数学教学通讯,2017(07):47-48. [9]黄育萍.浅谈留守儿童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J].才智,2015(05):90. [10]欧阳宇.当前农民工家庭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11(03):32-36. [11]李宁. 5-6岁流动儿童数学入学准备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12]王晓芬.流动儿童的入学准备发展与促进[J].教育评论,2013(02):36-38. [13]胡万梅,陈雪梅,张浩天,张祯祯.拉萨市藏汉学前幼儿数学入学准备差异性研究[J].西藏科技,2015(10):31-33. [14]周欣,宋兵,陈学锋,姜瑾,杨彦,肖湘宁.广西农村壮族儿童的入学准备状况[J].学前教育研究,2010(12):7-14. [15]张云运,骆方,董奇,刘方琳.学校群体构成对流动儿童数学学业成就的影响:一项多水平分析[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6,32(01):56-64. [16]龚劭. 幼儿在数学领域发展的现状与幼儿园数学教育问题的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 [17]周欣,黄瑾,王烨芳,王洛丹,王滨,赵振国.4~6岁儿童书面数符号表征和理解能力发展的个案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6(10):5-10. [18]程祁. 家庭文化资本及其对幼儿数学学习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19]徐晶晶. 学习品质对5-6岁儿童早期数学能力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 [20]康丹,周欣,田丽丽,李正清,徐晶晶.《早期儿童数学能力测试(中文版)》对上海市5~6岁儿童的适用性研究[J].幼儿教育,2014(18):39-45. [21]刘诚. 家庭嘈杂度对留守和非留守幼儿早期数学能力的影响[D].河南大学,2015. [22]肖树娟,冯晓霞,成丽媛,苍翠.不同社会经济地位家庭儿童的入学数学准备状况比较[J].学前教育研究,2009(03):3-9. [23]赵振国.3~6岁儿童数感发展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04):8-12. [24]Kerry G. Hofer,Dale C. Farran,Tracy Payne Cummings. Preschool childrens math-related behaviors mediate curriculum effects on math achievement gains[J]. 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2013,28(3). [25]Ercan Mertoglu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hythm and mathematics skills of 5-6 year old children [J].Gifted Education International,2010,26:26-34. [26]Sarah A. Gray,Robert A. Reeve. Number-specific and general cognitive markers of preschoolersrsquo; math ability profiles[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Child Psychology,2016,147. 资料编号:[681322]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