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在我国,中小学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灵魂。班主任对中小学生的成长影响很大,对中小学生学习、做人做事均有指引作用。提升整个中小学的教育质量就必须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强的中小学教师,特别是中小学班主任这支教师队伍里的中坚力量。中小学班主任是班集体的领导者、教育者和组织者,学校各项教育计划的实施最后要通过班主任落实到班上。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发挥班主任在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教育部于 2009 年出台《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明确了班主任工作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同时也对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政府层面的要求,伴随着每一次教育改革的推进,班主任的角色也随之发生变化,传统的角色观念和行为方式必然向着符合教育改革要求的方向转变,班主任面临着来自教育部门、家长、学生等各方面的压力。班级管理工作实际上是一门说服的艺术, 说服的效果取决于说服者的自身形象。班主任的形象, 不仅是无字之书, 也是无言之教。在日常管理中, 班主任若能以完善的形象教育和影响学生, 对某些细节给予适时、适度的关注和妥善的利用, 不仅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对于提高班级管理的实效性也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在全面构建小康社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教育优先发展为崭新时代背景的今天,教育事业得到更多的瞩目与不间断地发展,中小学教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中之重,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成为中小学工作的主业。因此,让师范生了解并认清自己眼中的班主任形象,可以促使每个人有意识地认清优势与不足,并在自己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加深自身在人格魅力、职业素质、道德情操等方面的提升,努力树立或重塑自己的良好形象,并在这一过程中促进自身的成长与发展。
(二)核心概念界定
1.班主任
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工作的教师,是一个班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也是一个班中全体任课教师教学、教育工作的协调者。班主任除具有一般教师的职能作用外,就班级而言,还具有许多特殊的责任。班主任是班集体的培育者,教育者和管理者。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集体是活生生的社会有机体,它之所以是一个有机体,就因为那里有机构、有职能、有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依赖。如果这样的因素一点也没有的话,也就没有集体了,所有的只是随随便便的一群人罢了。”把一个学生群体转化为班集体,这是班主任工作的出发点,也是班主任工作的目标之一。2009年12月教育部出台《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指出:“班主任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班主任要努力成为中小学生的人生导师。”
2.形象
形象是教师形象的上位概念。不同的学科对“形象”有不同的阐释,在形象学中“形象就是一种对他者的翻译,同时也是一种自我翻译”,在公共关系学中,形象是指一个组织机构在公众心目中的印象,是公众对一个组织机构总的看法或评价。
现代学者对“形象”的释义主要有两种。一种认为形象是客观事物的外部表现,如“形象”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指能引起人的思想或感情活动的具体形态或姿态;一种认为形象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外部表现生成的印象及评价,如“所谓形象,就是指个体的表现,是个体在道德、修养、知识、行为、外表以及个性品质等内外特征一起显示于外的综合表现,是个体展现给社会大众的整体印象”,“形象是能够引起人们的思想或情感活动的具体形态或姿态,是事物表现在外面的、被感知或者凭借感知所做出的判断。”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