捆绑与释放——论苏童《黄雀记》中的绳索意象文献综述

 2023-11-25 09:22:18

文献综述

(一)课题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苏童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其作品成果丰富。苏童以其“故事”走红,但研究者的重心则是其小说的意象。王干在《苏童意象》中指出意象在苏童小说的地位和作用:“由于意象最初是从诗歌创作领域转借过来的,一些小说实验者基本上仍以诗化的方式进行小说操作,苏童小说仍然过多地化用诗歌营造意象的方式,苏童一些短篇小说却可以当作优美的散文诗进行欣赏。”“而贯串这一连串意象之珠的线绳则是苏童小说那个虚拟的lsquo;我rsquo;的情绪自由流动。”意象无疑是苏童小说批评史上的关键,自王干率先在《上海文学》发表题为《在意象的河流里沉浮》(1988年)后,光用意象作题的文章就有六、七篇之多。而把意象提高到主义高度的是葛红兵的《苏童的意象主义写作》,他以《妻妾成群》作为例子进行了说明,认为这在中国现当代作家中绝无仅有的,这种以意象性为基本特征的小说语式几乎完全是苏童独创的,它对中国现当代小说来说是一份非常重要的贡献。

《黄雀记》的发表,岳雯在其两度书写的评论中(《既远且近的距离——以苏童的黄雀记为中心》《陪伴我们的温暖旅程》)都感叹,读《黄雀记》都像读诗一样,“在他的回味中,风、云、光、影皆为之而来,每个细节都绽放出诗一样的光彩”。《黄雀记》是苏童2013年的新作,被评论家称为“香椿街”系列的回归之作。其研究成果尚少,主要集中于四部分,即小说主题研究、人物形象研究、表达方式研究和意象研究,其中针对小说主题的研究成果居多,意象研究的成果较少。关于意象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篇,唐北华的《黄雀记:转型回归下的意象取向》(《小说评论》,2014年第6期)指出:“《黄雀记》不仅以意象探求当下的人性,挖掘人性的深层韵味,而且以意象的创造思索着人性自我救赎,以期趋近诗性的澄明。这些意象以丢魂的祖父、河流、怒婴、白马等尤为突出。”顾江冰《混乱时代中的迷惘——解读黄雀记中的男性意象》(《名作欣赏》,2014年第12期)认为:祖父、保润、柳生这三个主要男性意象,集中显现了琐碎紊乱的香椿街平凡的生活,“也是整个时代脆弱的人际关系下最直白的披露”,“苏童在这里将各种意象重新组合,还原了一个混乱且充满戾气的时代。”周春英《苏童的“绳索”——黄雀记赏析》通过对“绳索”这一意象的苦心经营,展现出三个年轻人的人生轨迹,可以说“绳索”这一意象的发现和创造让我们相信苏童找到了那根“刹那间照亮你的小说以及整个生命”的“绳索”,它成为解读《黄雀记》隐秘之处的钥匙。

苏童历来是一个擅于营造意象的好手,解读苏童作品中的核心意象无疑是阐释其作品的关键。苏童的不同作品中多次出现了“绳索”意象,早在《我的帝王生涯》中,“绳索”就有了象征意味,故事中的“绳索”是索命之绳,但对于失去皇位的“我”而言是生命,我所向往的恰是杂耍班子的高空绳索。而在另一篇名叫《把你的脚捆起来》的小说中,作者刻画出了一个想用绳索捆住儿子的双脚来把儿子留在身边的父亲形象。绳索这个具有先验意味的意象在《黄雀记》中变得灵动起来,堪称是“香椿街”系列小说中最独特的发明,成为了整个故事的核心意象。

本课题将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针对《黄雀记》中的典型意象“绳索”展开研究。

(二)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本课题通过研究《黄雀记》中的“绳索”意象,以“绳索”意象为着力点,通过对其进行细致解读,分析“绳索”的象征意义,解读“捆绑与释放”的深刻内涵,把握其对故事走向的推动作用,剖析《黄雀记》隐晦的主题内涵,探究苏童笔下对于人性迷失的反省,进一步体味苏童以意象性为基本特征的小说语式。

(三)参考文献:

[1]汪裕雄.意象探源[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0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