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一)课题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内部控制发展比较缓慢,直到2008年才正式出台相关文件引入内部控制制度,2010年进行了有关内容的完善,其目的在于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改善企业财务信息质量,控制舞弊行为的发生,最终净化资本市场。但是内部控制制度在我国运行了近十年,期间财务舞弊案件依旧经常发生,而且大多数财务舞弊行为均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有关,企业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不够,对建立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防范财务舞弊发生的认识不足。
我国内部控制发展起步比较晚,在美国COSO内部控制基本框架成型以后,国内许多专家学者也开始重视对内部控制的研究。2008年,多部委联合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目的加强上市公司内控制度,提升企业管理与抗风险能力。这标志着内部控制正式以法律文件形式引入我国,对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的真实性有促进作用,提升高管信托责任观念,这不但超越会计问题,突破了财务报表审计,而且让企业从内部管理角度发现内部控制问题,很大程度上帮助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及抗风险能力,其创新性不言而喻。2010年4月26日,为了更加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建立,财政部、审计署、证监会、保监会与银监会联合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其中一共有18项应用指引,不但引进国外丰富的理论,而且结合我国国情,使得我国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更加完整、成熟,改变了以前政府多部委联合管理,难以监管的局面,削减可政府合规成本,是我国财务会计发展与改革的重大突破,一时间国内对内部控制的研究呈现一片繁荣。
在内控制度建立方面,于增彪(2007)以个体公司为样本,其主要观点是针对某家公司建立组织、项目、流程的立体三维内部控制制度。赵爱玲(2008 )从内部控制五要素的内控环境出发,主要观点阐述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根底要扎实,先要改善我国治理结构现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改进企业内部审计监督等控制环境。在内部控制质量及实践方面,胡为民、周守华(2013)分别研究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内部控制审计及审计意见类型、审计费用等,使用描述性统计的方法研究2012年全部上市公司内控现状,其主要观点是国内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时间不及时、内容不准确、格式不统一等问题,内部控制缺陷难以真实反映;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风险评估与应对、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比较薄弱。杨忠智、李连华等(2014)以单一公司为研究对象,从内部控制实践与有效性角度分析,其主要观点是上市公司在自身所处行业实施有针对性的内部控制比对公司内部全面的内部控制成效显著,同时突出了内部控制中非强迫式的企业文化建设的控制成效远远强于强硬的控制措施。陈正等(2015)采用了AHP层次分析法,其主要观点是以内部控制目标为导向建立内部控制质量评价指数,对2010年至2012年国内1205家上市公司进行实证研究,得出内部控制目标会受到高管层、独立董事比例、董事会规模、等显著影响的结论,其中研究薪酬激励及董事会会议频率未发现有显著作用。
(二)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针对性。从指导具体实践来看,这一体系的研究具有以下意义:
1.实施企业内控审计符合国际惯例,有助于揭示企业内控重大缺陷,维护投资者利益和资本市场秩序。
2.有利于投资者、社会公众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全面、及时、准确地了解和掌握企业内控现状,防止和降低决策失误风险,从而有效维护投资者利益和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