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陌人巷——大石碑村景观改造设计文献综述

 2023-08-20 19:54:15

文献综述:

村庄规划是一项系统而繁琐的工作,需要充分考虑村庄原址的布局及历史人文等因素,其次在设计上尽可能多的保留古村落已有的文化气息及装饰,而不能一味的与现代建筑风格相融合或者替代,要充分体现当地的文化传统、民俗特色、乡村风貌和人文思想,实现人与自然生态环境和谐发展、传统与现代化建设融合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新面貌。要缓和“人地之间”的矛盾,更加集约、高效的利用土地、良田,保证村落居住建筑用地更加合理,建筑之间的体形关系更加密切与和谐。通过整治若干不协调的设计,使得村落建设的基础设施能发挥自身的价值,反过来村落的有序发展将会使村落的人居环境的整体品质获的提升。

在《景观设计学》中,西蒙兹认为“任何对象、空间或事物都应为最有效地满足所要完成的工作而设计,而且要恰到好处,而如果设计者实现形式、材料、装饰和用途真实的和谐,对象不仅能运作良好,而且会赏心悦目。”很多城市为了一时的美观,破坏原有地方景观特色,对场地进行大规模的平整,修建大面积草坪等等,这些都是没有远见的,我们要可持续发展、放眼未来。城市、景观、建筑规划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在所难免,但要采取科学合理的规划措施把这种消极影响降到最低,要把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贯彻到各个层面上。规划设计是一项与城市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主体性行为,涉及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身发展的关系。所以说,不管怎样规划,首先应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从人的角度出发,如果一个设计不是从人的思路出发再完美的技术条件、再雄厚的物质投资都是微不足道的,应该把设计提高到人性的高度来对待,让设计体现人文关怀。

肖丽萍在《古村落的保护发展与规划设计》中说道:古村落的年代久远,其建筑的历史较为悠久,大多是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除此之外,古村落的民居建筑结构和建筑材料具有极强的研究性,对于地方性的历史文化研究有很大的作用。除去建筑技术之外,地区性的民风、民俗也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传统村落的灵魂。在对传统村落进行文化保护时,必须对这些传统文化的资料进行收集整理,以传承和发扬这些文化精神。

《特色村落空间环境的有机生长》中提到:对于一个特定地区有特殊文化背景的聚落空间的保护规划,应该基于何种发展的观念进行整体的研究,而对于这个有着较清晰历史发展脉络的彝族和汉族融合的传统村落,在当代还具有潜在的、延续的营建策略,是非常具有探索价值的。而这类村落的发展不能是以牺牲村落的长远利益和生态环境、有特色的民族文化为代价,因此,立足于该村落的保护规划的现实问题的分析,通过适度发展和积极保护相结合的途径的进行思考,是我们整体规划与设计的根本策略。

刘婷在《浅论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文化和自然生态的保护及可持续发展》中说道:彝族支系众多,分布较广,历史悠久。他们大部分都居住在山区或半山区,在艰苦的环境中,勤劳的彝族人民用生态适应方式解决衣食住行等一系列的问题,并且形成了一套适应生态环境的传统文化。笔者在对云南省可邑村和仙人洞村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拟通过文化与生态的关系,来探讨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文化和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周伟在《云南偏远山区少数民族民居的绿色更新》提出了其绿色更新的被动式设计方法,即充分利用当地的土、木、瓦材料,利用自然资源,以简单可行的方法,结合当地建造传统及现代建筑技术,形成建筑的地域适应性技术,从而切实改善原住居民的人居环境,构筑出与当地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新民居,以此实现少数民族民居的绿色更新与发展。笔者进而介绍了云南偏远山区傈僳族民居的设计案例及其绿色更新的实践,希望以此促进偏远地区民居人居环境条件的提高与改善,进而实现其健康适宜、与环境和谐相融的绿色更新。

郭媛媛在《彝族村庄规划的探讨》提到:彝族是我国第七大少数名族,人口达到了776万人(2000年统计),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化。彝族人现主要分布在川、滇、黔、桂四省,四川彝族人口共计178万人,主要分布在凉山彝族自治州、峨边彝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雅安石棉县、甘孜泸定县、甘孜九龙县等地。随着经济的发展古老的彝族村落慢慢的走出大山,但是他们不想丢下对祖先及传统文化的信仰,所以在新的居住地建设及选址都必须要考究,确保在享受新中国经济硕果的同时不违背自己的信仰及文化,文中以峨边彝族自治县底底古村村庄规划为例,简单探讨彝族村庄规划中应注意的选址及设计等问题,为后人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高静、唐文华在《楚雄彝族新民居设计探究》分析:在快速城市化推进影响下,云南楚雄大量彝族农村的经济生活条件提高,出现了大量村民自主新建的民居。村民自建房在建筑形式上多以城市住宅为模板进行模仿,具有极大盲目性,容易形成混乱的乡村空间形态,呈现出很多非人性化的、割断历史文脉的村落形态和缺乏文化内涵的简单建筑,不仅对乡村的自然景观与传统建筑风貌产生不良影响,还使乡村陷入一种“不城不乡”的尴尬境地。楚雄绝大多数彝族农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如出行方式、家务活动、休闲娱乐方式和农业生产方式等。农村商业经济的发展,为乡村带来了丰富的物质资源和生产资料,农业生产活动与商业活动的结合度也越来越高,商业活动带来了生产方式的多样化,农村也出现了农产品加工、手工业、运输业、餐饮业、旅游业等商业形式。文中通过对楚雄彝族民居生活方式变化和传统彝族民居空间特征的研究,为改善村落环境、提高村民居住质量,探讨适应现代新农村生活方式的民居设计策略。

参考文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