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网下的挣扎与妥协——论毕飞宇的女性生存困境书写》文献综述

 2023-03-23 20:13:00

蛛网下的挣扎与妥协

——论毕飞宇的女性生存困境书写

摘要:自毕飞宇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进行小说创作始,“女性”成为其文学创作中的一个重要母题。本文综合多篇作品,从“深陷于欲望泥淖”、“受制于权力钳制”、“错位于自我认知”三个方面对毕飞宇小说中的女性生存困境进行归类分析,探索毕飞宇笔下女性在生存困境中的挣扎与妥协。同时进行生活性溯源,揣摩作者创作动机及所受的时代事件影响,揭示毕飞宇在女性生存困境书写方面的创作特点。

关键词:毕飞宇;女性生存困境;欲望;权力;自我认知

一、文献综述

毕飞宇,1964年出生于江苏兴化,1991年发表中篇小说《孤岛》,正式进入当代文坛。新世纪后陆续发表《青衣》、《玉米》三部曲等中长篇小说,文学影响力逐渐提升,而近十年的《推拿》影视化、《青衣》舞剧化也使其作品受到了更为广泛的关注。从早期先锋色彩较为显著的《叙事》等作品,到《青衣》中聚焦于日常生活与世态人情的扎实写实,毕飞宇的文学风格虽发生转变,但他始终保持着敏锐创作。迟子建曾评价:“《哺乳期的女人》的妥帖韵致,《地球上的王家庄》的轻灵飘逸,《玉米》的泼辣雄浑,《青衣》的忧伤清寂,还有《推拿》的俊朗深邃,毕飞宇几乎是给自己的每一篇小说,都搭建了一个塔,虽然塔的大小不一,但他总能让作品中的人物,成功地登顶塔尖。小视野大气象,俏皮辛辣而又细致温暖,是我对毕飞宇小说的印象。”因此,学界对于毕飞宇及其小说作品有着较高的关注度。截止至2022年2月,以“毕飞宇”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中进行检索,共显示相关结果1912条,其中学术期刊论文929篇,硕士论文221篇,博士论文4篇。粗浅地综合分析这些论文,可以发现学者对于毕飞宇小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毕飞宇虽为一名男性作家,但人生经历受到母亲、两位姐姐及妻子这四位女性的重大影响,使其在文学创作中自觉关注女性群体,也产出了大量优秀的女性题材小说作品,这些作品及其中的女性人物颇受学者关注。例如王莉在《女性命运的人文关注》一文中提出了“听命无助型”女性形象这一概念,聚焦于毕飞宇早期创作的《明天遥遥无期》等大量历史题材小说作品,深入分析舒月、若冰等女性形象为何“听命无助”,并进一步探究毕飞宇如此塑造女性人物的原因。而张晓燕以《玉米》三部曲为例,着重研究毕飞宇笔下的乡村女性,在《匍匐在男权阴影下的乡村女性》一文中,揭示王家庄多位性格迥异女性的命运同悲,并探讨那个特殊年代权利对人性的腐蚀。

第二,毕飞宇自诩是一个没有故乡的无根者,这种在宗族意识上的自卑感使得毕飞宇更能与不幸者共情,他的作品中也出现了大量的边缘人物。刁蒙蒙在《论毕飞宇小说中的边缘人形象书写》中将毕飞宇笔下的边缘人分为三类典型: 70年代被压迫和奴役的农村女性群、游走在城乡边缘的“进城人”以及健全世界中的残疾人,并在此基础上阐述边缘人的生存方式以及毕飞宇边缘写作的艺术表现形式。而描绘盲人群像的长篇小说《推拿》更是受到学者的高度关注,贺邵俊在《盲人形象的正常性及其意义》中提出《推拿》是毕飞宇作为一位向外辐射式作家创作的产物,并认为《推拿》出彩于整部作品力求“无我”的叙述以及盲人形象正常人化的创新。雷永娣在《毕飞宇的长篇小说lt;推拿gt;综论》中对该部作品进行了较为完整深入的研究,创造性地进行结构性解读,从六个方面来分析人物的组合方式,并着重分析人物心理的流动在文本结构形成中的作用。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