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茯苓炮制工艺研究进展
摘 要: 为了方便临床调剂,提高有效物质的溶出率,不少中药材在采集净洗后,多需要按照一定的规格切制成饮片,然而,目前土茯苓饮片的软化和切制工艺却没有科学和统一的标准,这很大程度上遏制了中药现代化的进程。为了保证土茯苓饮片的质量和疗效,本文以软化切制工艺为切入点,来探讨不同炮制条件对土茯苓饮片质量的影响,进而优选最佳工艺,并综述了近几年土茯苓炮制工艺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土茯苓;软化切制工艺;炮制;研究方法
土茯苓为百合科植物光叶接葜Smilax glabra Roxb. 的干燥根茎。主要产于广东、湖南、湖北等地。甘、淡、平,归肝、胃经,是传统的清热解毒常用中药,具有调中止泻、健脾胃、强筋骨、除湿、利关节等功效,临床上用于治疗湿热淋浊、带下病、痛肿、瘰疠、疥癣、梅毒及汞中毒所致肢体拘挛,筋骨疼痛等症。近年来临床和药理试验表明,土茯苓在抗癌、抗动脉硬化和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等方面效果良好;土茯苓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福氏痢疾杆菌、白喉杆菌、炭疽杆菌等细菌有一定抑制作用。土茯苓的用量逐年增大,但《中国药典》和各省炮制规范中均未规定具体的切制工艺参数,故饮片炮制工艺缺乏规范,随意性大,致使饮片质量参差不齐,稳定性差,从而危害患者健康,对临床疗效影响甚大。对炮制工艺进行优选,确定最佳的炮制方法,是提高饮片质量保证临床疗效的必要途径之一。
1.土茯苓的炮制历史沿革
土茯苓始载于《名医别录》,名禹余粮,《本草纲目》始称土茯苓,有赤、白两种,《本草纲目》[2]载此药能健脾胃、强筋骨、祛风湿、利关节、治拘挛骨痛、恶疮痈肿,解汞粉银朱毒。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