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板纳米银的制备及其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文献综述

 2023-02-20 19:16:58

开题报告内容:

【研究意义】

围绕硼氢化钠还原硝酸银后,在光照条件下转化为三角形纳米银片的制备方法,实验原料简单、反应试剂不污染环境、产率较高、能耗较低。虽然影响因素偏多,但合成难度和重复稳定性还比较高。实验采用TU-181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吸收图谱对金属Ag纳米粒子的形貌尺寸进行表征,如面(平面或球面)对应400nm左右峰,线(三角形边缘)对应500-600nm峰,尖对应700-800nm峰。从而间接推测出其生长机制,。

重点探讨柠檬酸钠加入量、硼氢化钠的加入速度加入总量、温度、光等因素对反应速度、产物形状尺寸的影响。通过本论文的研究工作,探究什么是更适宜的条件,希望能为今后进一步探索如何制备多形貌金属纳米粒子及应用研究提供可借鉴的方法和新的思路。

【实验背景】

纳米是英文nanometer的译音,是一个物理学上的度量单位,就像毫米、微米一样,纳米是一个尺度概念,并没有物理内涵。1纳米是1米的十亿分之一,相当于45个原子排列起来的长度。通俗一点说,相当于万分之一头发丝粗细。

当物质到纳米尺度以后,大约是在1-100 nm这个范围空间,物质的性能就会发生突变,出现同样组成的宏观材料所没有的特殊性能。必须强调的是,如果仅仅是尺度达到纳米,而没有特殊性能的材料,也不能叫纳米材料。而且,不同类型的纳米材料发生这种突变的临界尺寸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种纳米材料,对于不同的特异性能所需要的临界尺寸也有可能是不同的。

过去,人们只注意到原子、分子,常常忽略这个中间领域,也没有认识到材料在这个尺度范围的性能。第一个对其有所认识并引用纳米概念的是日本科学家,他们在20世纪70年代用蒸发法制备超微离子,并通过研究它的性能发现:磁性材料如铁钴合金,把它做成大约20-30nm大小,磁畴就变成单磁畴,它的磁性要比原来高1000倍。80年代中期,人们就正式把这类材料命名为纳米材料。

纳米材料由于其尺寸介于原子簇和宏观微粒之间,因此具有表面效应、体积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很多宏观材料所不具备的特殊性质。

纳米微粒尺寸相当或小于光波长、传导电子德布罗意波长、超导态的相干波长或透射深度等特征尺寸时,周期性的边界条件将被破坏,声、光、电、磁、热力学等特性呈现新的效应,即体积效应。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