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题来源及选题依据
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简称EGF)是Cohen.S于1962年在研究神经生长因子时发现的,人表皮生长因子是由53个氨基酸构成的多肽,等电点(PI)为4.6,分子量为6045Da,活性中心位于48~53个氨基酸残基之间。该分子内含有六个半胱氨酸,在半胱氨酸6~20、14~31、33~42之间形成3个二硫键,从而在上述三个部位形成三个环,这些环状结构使hEGF对蛋白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最初发现该因子具有促使新生儿睁眼的作用。近年来,人表皮生长因子作为21世纪备受关注的新生药物,由于其多种的生物学活性,因而被广泛用于临床治疗各种疾病,如:治疗消化道溃疡及口腔溃疡,促进创面愈合,抗肿瘤等。
但目前产品化的表皮生长因子售价较高,迄今为止,制备hEGF的方法有三种,包括:化学合成法、生物来源提取法、基因重组法。基因重组方法因目的蛋白产量高,提取方便受到生产的青睐,生产过程包括以下步骤:(1)构建含目的基因的工程菌株;(2)优化表达目标产物的发酵工艺;(3)建立精确快捷的分析方法;(4) 回收与初步纯化目标产物;(5)对目标产物进行进一步的纯化与精制;(6)临床研究。
为了实现工程菌的高效表达,本实验欲将对人表皮生长因子基因工程菌的发酵工艺进行优化。以TB培养基为基础,通过初步筛选、单因素及正交实验对基础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提高工程菌目的产物的表达水平和胞外分泌,得到表皮生长因子粗品后应用盐析、阴离子交换、G50分子筛层析等纯化方法,获得电泳纯的人表皮生长因子。
二、理论或实际方面的意义
由于人表皮生长因子的生产成本较高且应用范围较广,市场对表皮生长因子的需求较大,但实验室已构建完成的重组大肠杆菌在原始TB培养基内发酵表达人表皮生长因子的产量有限。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重组大肠杆菌的表达量从而设计了本次实验。采用单因素及正交实验等方法从培养基配方、诱导表达两方面对基因工程菌的表达过程进行优化,最终实现基因工程菌的高效表达。本次实验后确定的优化条件可应用于以后的实验条件中,降低生产人重组表皮生长因子的成本,提高目的产物的产量,惠及临床治疗的众多患者。
三、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实验方案、预期结果、实验基础
1.研究内容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