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充电电动小车的设计文献综述

 2022-11-27 16:45:37

文献综述

摘要:

本文基于对于无线充电小车的实现,探讨议论当前无线充电研究的背景和研究意义,提出当前主要研究潮流即方向,说明现状,说明可行性方案并进行分析,选择自己的实施策略和器件要求,对未来发展态势做出一定的自我论点。

关键词 无线充电 性能分析 实施方案 器件要求

研究背景和意义

不可再生资源的减少, 全球温室效应的加剧, 已经成为全球不可忽视的问题。为了解决这类问题,用电动车代替传统汽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无线充电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电力传输技术,其被电动汽车中的应用中,不仅有效的转变了传统电动汽车有线式充电,还为电动汽车能源供给提供了一种新型途径。随着电动汽车的大量普及,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也得到更多的关注。由于无线充电技术操作安全、防水。因此研究无线充电更有利于推动电动车的发展。

我早期看到日本一则关于无线充电高速路的新闻,即当无线充电汽车通过该段高速路时,可以为其汽车进行充电和补充能量,而充电路段的能量则更多来源于新能源,在面临资源问题的当下,此发明引起了我很强的兴趣,于是便将无线充电小车模型的研究作为了我的毕业设计题目。

对该课题的研究,通过无线充电电动车的设计,学会熟练运用单片机、电子电路、电子测量、软件编程等综合知识,并能根据课题的要求,完成电子系统设计、仿真、调试及制作,从而达到培养自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无线充电技术研究现状

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无线充电技术分别为电磁感应式、磁场共振式、电波辐射式和电场耦合式,四种技术路线均有不同厂商投入研究,并推出相关产品。

电磁感应式电磁感应是最为常见的无线充电传输方式,其原理类似于分离的空心变压器,以现代控制理论为基础 ,利用能量交换技术、磁场耦合技术,实现能量从静止设备,向可移动设备的非接触传递。电磁感应技术历史悠久,是发明家尼古拉bull;特斯拉于20世纪初期发明的技术。由于充电距离在数毫米到10厘米之间,传输距离较短,因此该技术普遍运用于电动牙刷、无绳电话、手机等小功率通讯产品、电脑产品和消费类电子产品。

磁场共振式。麻省理工学院在2007年6月宣布,利用磁场共振成功点亮一个离电源约2米远的60瓦电灯,这项技术被称为WiTricity。磁场共振充电方式发布后,立刻受到广泛关注。该技术的特点是利用磁场共振,向数十厘米到数米远的位置传输电力。虽然存在转换效率偏低及元件成本偏高等问题,但磁场共振与电磁感应已成为当前最主流的两大无线充电研究方向。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