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酚酸A对高血糖“代谢记忆”效应介导的内皮损伤的保护作用文献综述

 2023-02-11 21:14:13

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研究背景】

糖尿病是一种由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复杂相互作用引起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多因子代谢疾病,可导致视网膜病变、肾病、缺血性心脏病、外周血管病变等血管并发症。内皮功能紊乱(ED)是造成中度至重度血管并发症的关键病理学因素。随着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的糖尿病患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是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的又一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慢性疾病。

多年来,人们一直认为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是由持续高血糖的糖毒性引起的,控制血糖无疑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的主要手段。然而,近年来,多个临床试验显示,糖尿病患者在经历过短暂高血糖后,即使通过药物干预等手段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其血管并发症依旧存在并持续发展。尽管加强了血糖控制,早期暴露于高糖环境仍可影响疾病的进程和晚期并发症,这种现象被称为高血糖代谢记忆效应。

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两大前瞻性临床研究糖尿病控制和并发症研究(the Diabetes Control and Complications Trial,DCCT)以及英国糖尿病预防研究(the UK Prospective Diabetes Study,UKPDS)不仅明确了强化血糖控制能减少慢性微血管并发症,而且强有力地证实了早期强化血糖控制能减轻高血糖代谢记忆,减少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DCCT比较了胰岛素强化治疗(使用胰岛素泵或每日3次或3次以上胰岛素注射治疗)和传统治疗(每日1~2次胰岛素治疗)对Ⅰ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的影响。主要结果显示,早期强化血糖控制使Ⅰ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微量白蛋白尿均减少。从而得出结论,早期血糖控制可减少Ⅰ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微血管并发症。由于DCCT研究得出的有益结果,93%患者继续参与DCCT/糖尿病干预和并发症流行病学研究 (the Epidemiology of Diabetes Interventions and Complications,EDIC),随访过程中虽然曾接受过强化治疗的患者血糖上升到与传统治疗组相当的水平,但是这些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非致死性的心肌梗死、中风和心血管相关的死亡)发生风险仍比传统组低。另一项DCCT随访研究的结果显示,曾接受过强化治疗的Ⅰ型糖尿病患者30年后,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和心血管病变的累积发生率仍明显低于传统治疗组。EDIC首次指出了早期强化治疗能减轻高血糖代谢记忆效应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影响。UKPDS及其后续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结论。这些研究结果表明,早期高血糖环境会造成糖尿病患者的血管损伤,而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后,这种损伤仍旧存在,且可持续发展,为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Brownlee等研究者提出了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 4 种主要机制:多元醇通路的增加、细胞内糖基化终产物(AGEs)的增加、蛋白激酶 C(PKC)的激活、己糖胺通路的过度激活。许多研究表明, 高血糖引起的上述生化机制,与线粒体产生过多的活性氧簇(ROS)有关,并最终引起氧化应激反应。机体在内在的抗氧化系统缺乏时,过多的活性氧导致细胞内多个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反过来,这些通路的激活又增加了活性氧的产生,加重了细胞的损伤,从而引起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多项研究表明,氧化应激在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中起关键作用。机体在高血糖刺激下出现氧化应激反应,从而引起糖尿病的发生、发展。

丹酚酸A(salvianolicacidA,SalA)是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miltiorrhizaBunge的干燥根及根茎中所含的一种水溶性酚酸类化合物。由于SalA显著的抗氧化、心肌缺血保护、抗血栓、神经保护、抗肝纤维化和防治糖尿病及并发症等药理活性,多年以来一直是科研工作者研究的热点。

本实验通过建立体外脐静脉内皮细胞株的高血糖代谢记忆模型,观察高血糖引起的氧化应激反应、代谢记忆效应以及丹酚酸A的抗氧化和血管保护作用。

【项目实施方案】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复苏,并使用普通培养基进行传代培养。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