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背景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开始,大麻中的活性物质逐渐被人们证实,主要包括神经活性成分 9-四氢大麻酚(THC) 和非神经活性成分大麻二酚(CBD),分别发现于1964年和1942年[1],是目前最丰富的植物类大麻素。
这些物质参与包括药物成瘾、焦虑、抑郁、肥胖和慢性疼痛等在内的反应。
此外,还存在内源性大麻素茴香胺(AEA)和2-花生四烯酰甘油(2-AG),以及合成大麻素。
这三大类大麻素主要通过调节大麻素受体发挥作用。
内源性大麻素系统eCB(也称为ECS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神经调节系统,主要由大麻素受体(CB1和CB2)、内源性大麻素和负责内源性大麻素合成和分解的酶组成[2],AEA和2-AG均可与两种大麻素受体结合。
eCB负责调节体内诸多生理和病理活动,比如情绪、食欲、疼痛、学习、记忆和炎症等[3]。
大麻素受体CB1和CB2是G蛋白偶联受体(GPCRs)。
CB1在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皮层、基底核、海马和小脑中高表达,与GABA能、谷氨酸酶细胞密切相关,它们的激活分别抑制GABA和谷氨酸的释放[4],CB1调节多种中枢和外周生理过程,包括疼痛、神经发生、学习、记忆、能量平衡和代谢等;CB2主要表达于免疫系统的外周器官、组织和细胞中,如扁桃体、脾脏、胸腺、巨噬细胞、T细胞、B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单核细胞等,同时也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小胶质细胞中[5]。
是治疗炎症性、神经性疼痛、神经炎症和神经变性疾病的一个潜在的靶点[6]。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