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荧光共振的DNA四面体纳米结构探究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肺纤维化的机制文献综述

 2023-02-03 22:10:05

1 研究背景肺纤维化(Pulmonary Fibrosis, PF)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肺间质疾病,其主要特点是成纤维细胞的过度增殖和细胞外基质的过度沉积,导致正常的肺组织结构和功能受损,最终引起肺功能的丧失。

临床研究表明,肺纤维化患者预后极差,确诊后中位生存期仅为3-5年[1]。

目前用于治疗的药物包括吡非尼酮和尼达尼布等,可以延缓病程、减缓肺功能损伤、延长患者生存期,但它们并不能根治PF并且存在一定的耐受性。

因此,肺移植是治疗PF较好的一种办法,但是肺移植治疗面临着供体缺少、免疫排斥和手术成本高等问题,所以急需开发一种安全有效治疗PF的策略。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是干细胞家族的重要成员,是一类早期未分化细胞,具有来源广泛、免疫原性低、无限增殖及多向分化潜能等特点[2]。

当局部组织受损时,它们可以被激活并聚集到损伤部位,通过分泌生物活性因子、调节局部免疫反应,建立组织再生的微环境[3]。

近年来利用MSCs治疗肺纤维化的策略引起了广泛关注。

MSCs可以迁移到肺组织的损伤部位,通过分化、旁分泌作用和免疫调节来减少细胞外基质的沉积,促进瘢痕组织降解以及成纤维细胞凋亡[4]。

MSCs治疗肺纤维化其中的一种机制是分泌多种生物活性因子,如生长因子、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