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中医药作为我国三大国粹之一,具有悠久历史,及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以莲花清瘟胶囊、双黄连口服液为代表的一批中药更是被证明具有明显的疗效。我国奉行多边主义,坚持合作共赢,中药出口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既利己,也利他。而说明书作为药品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对出口中药来说不仅要对患者起到正确的指导作用,还可以作为中医药文化及理论的输出窗口,因此,中药说明书的英译应被予以高度重视。现如今,市面上的英译版中药说明书因缺乏统一标准,翻译视角单一,仍存在诸多问题。关联理论是近年来极具广泛影响力的认知语用学理论,关联理论翻译观可为中药说明书英译提供全新的视角和理论框架。
- 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相比于用词简单易懂的西药说明书,中药说明书的语言较为古奥,用词讲究,常有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出现,因此在进行中药说明书英译时,应着重注意其与其他科技文本翻译的异同。笔者采用语料研究的方法,收集英文中药说明书,与其汉语平行文本进行对比,分析中药说明书英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寻关联理论翻译观指导下的翻译策略。
- 文献综述
将中医药系统地英译始于上世纪末。国内最具代表性的学者李照国于1991年和1992年先后在《中国翻译》上发表“论中医翻译的原则”和“中医翻译标准化的概念、原则与方法”。1993年7月李照国发表了《中医翻译导论》,该作是我国第一部中医药翻译理论著作,自此中国中医药翻译理论开启新篇章。此后,其专著《中医翻译导论》、《中医英语翻译技巧》、《医古文英语翻译技巧》和《译海心语—中医药文化翻译别论》等相继出版。他在《中医英语翻译技巧》中明确了中医翻译的三条原则:薄文看医,依实出化;比照西医,求同存异;尊重国情,保持特色。李照国教授认为中医翻译很大程度上属于文化翻译,尤其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翻译。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我国中医药事业也随之蓬勃发展,国内外相关学术交流增加,越来越多的专业译者从事中医药翻译,但一直缺少一套具有指导意义的、完整确切的标准。2000年,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制定《中医药学名词》;2007年,出版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谢竹藩编写的《中医药常用名词术语英译》;随后,世界卫生组织(WHO)颁布《传统医学术语国际标准》;2008年,世界中医药联合会颁布《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中医药术语国际翻译标准读物的出版加快了中医药翻译事业的国际化进程。
然而,英译中药说明书的发展过程却相对缓慢。欧阳利锋认为中药说明书带有浓郁的文学色彩,并蕴含丰富的文化信息。提出翻译说明书的目的是“激发他们的购买欲, 最终使他们采取购买该药品的行动”。而宁之寿、刘翠微提出应当规范说明书的格式。蒋林开创性地提出了药品名称和功效语的翻译方法,结合实例总结了一些翻译公式。这些学者都为中药说明书的翻译作出了巨大贡献,但这方面的研究仍不充分。
关联理论是一个有关语言交际的认知语用学理论,在1986年由Dan Sperber和Deirdre Wilson合著的《关联:交际与认知》( Relevance: Communicative and Cognition)一书中首次提出。此后,Dan Sperber和Deirdre Wilson的学生 Ernst August Gutt基于关联论,对翻译开展了研究,并撰写了《翻译与关联: 认知与语境》( 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 Cognition and Context) 一书,提出了关联翻译理论。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