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网络直播现状及问题分析文献综述

 2022-11-26 19:23:05
{title}{title}

文 献 综 述

自2015年起,我国网络直播迅速发展,成为一种新兴的高互动性视频娱乐文化产业,随着媒介技术的成熟、直播平台门槛的降低和交互方式多元化,越来越多人参与其中,成为网络直播的内容生产者或者消费者,自此,网络直播进入全民直播时代。

在此背景下,笔者的论文以“我国网络直播现状及问题分析”为课题,从网络直播在我国的传播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建议三个方面作出分析与讨论。

论文具体通过三个大的内容板块来展开。首先是网络直播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从网络直播的概念、定义及兴起原因、发展现状和传播乱象等方面,联系相关学者的理论研究对此作出分析与解释;其次对网络直播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内容方面呈现为高度娱乐化、低俗化、侵权等,在平台监管方面呈现为审查难度大、数据造假、盈利模式不成熟等;最后,对于网络直播的前景作出阐述,并为其发展提出建议。其间佐以大量经典案例解读,如斗鱼TV平台主播直播性行为、“虎牙”平台主播直播群体斗殴,以及英雄联盟WE战队前队员微笑在斗鱼TV直播时显示观看人数超过13亿等案例。

本文在对于网络直播的缘起及发展模式、传播特点以及受众心理作出理论层面的分析与解读时,主要借助郭庆光教授的《传播学教程》、英国学者丹尼斯·麦奎尔的《受众分析》以及美国学者兰德尔·柯林斯的著作《互动仪式链》打好基础框架,了解传播的模式与特点、传播符号以及传播效果等传播学相关概念与理论。

直播的定义为:广播电台或者电视台从现场直接采播的形式。网络直播平台兴起的时间不长,目前没有官方的定义。作者赵梦媛在《网络直播在我国的传播现状及其特征分析》(2016)一文中写道,从狭义角度来看,网络直播是新兴的高互动性视频娱乐方式,这种直播通常是主播通过视频录制工具,在互联网直播平台上,直播自己唱歌、玩游戏等活动,而受众可以通过弹幕与主播互动,也可以通过虚拟道具进行打赏。作者袁爱清、孙强在《回归与超越:视觉文化心理下的网络直播》(2016)中在对定义文本做解析时,得出阐释性的观点是:网络直播是基于媒介技术成熟,且是属于权力部门专业化团队运作的一种公共空间的传播模式。

网络直播的兴起与电子竞技直播存在相当大的关联性,2011年美国成立Twitch电子游戏直播网站,国内也开始推出自己的电子竞技直播平台,如战旗、斗鱼、虎牙等。网络直播平台一开始主要为游戏直播服务,网络游戏直播的前身时网络游戏视频,玩家将自己的游戏过程录制下来,将视频上传至网络平台以供其他玩家观看及讨论。在2013年以后,网络直播平台上其他类别的直播纷纷出炉,平台直播用户数快速增长。在2016年,直播平台数目呈爆发式增长,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6年12月,国内直播平台达到300多家,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3.44亿,占网民总体的47.1%,较2016年6月增长了1932万,这一年被称为中国的“直播社交元年”,几乎所有社交软件、电商以及视频软件都开始直播。

在探析我国网络直播行业发展现状时,作者邓年生在《批判与破解:对移动直播的理性反思与深度追问》(2017)中提及,我国视频直播行业分为PC秀场直播、游戏直播、泛娱乐直播以及VR直播四个发展阶段。YY、六间房等软件是网络直播最早的一批开拓者,以PC场景为依托,以美女直播为核心,以唱歌跳舞为内容。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移动端用户的激增,以及需求多元化和兴趣分散化的趋势,PC时代的直播场景难以满足市场,移动直播的出现满足了普罗大众更进一层次的心理需求以及权力感,2016年直播行业的火爆吸引了大量资本的涌入,互联网巨头如腾讯、百度等加速介入移动直播,网络视频网站如爱奇艺、优酷等也设置了直播入口,阿里巴巴也将直播变为新型的电商宣传和营销手段,如天猫直播和淘宝直播。目前阶段泛娱乐直播是主流,同时也是VR直播的启蒙期。

在分析网络直播活动成为大众狂欢的原因时,笔者主要参考互动仪式链理论,并辅以部分社会学者的研究来对此作出分析与解释。作者韩璐在《基于互动仪式链理论的移动社交媒体互动传播研究》(2014)中提到,兰德尔·柯林斯结合理论传统从围观社会分析的角度提出互动仪式链理论,认为互动仪式链的核心时相互关注和彼此的情感连接,在一种身体与心灵的交流中达到协调,进而产生“群体团结”,并使得成员获得相应的身份感。而网络直播中主播与观众、观众与观众之间的互动高度契合互动仪式链,它符合互动仪式前提,即: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身体共在”同一场所;有边界,对局外人设定界限;关注共同的对象或活动并因此有着共同的情绪或情感体验。在网络直播平台上,每个个体将身体文化放置在虚拟的“赛博空间”,在现实生活中个体之间的身体界限被打破,身体完全作为景观呈现在直播平台。拉康的“凝视理论”认为,“真正发挥作用的不是我在看,而是我可能被看,我是因为想象自己有可能被看而看自己的,并且是用他人的目光看自己。”网络直播中每个人都可以是看客,也都可以成为被看得对象。除此之外,柯林斯还提及了两个互动仪式链的特点:情感能量和互动仪式市场。在网络直播互动中,观众评论发弹幕、给主播送礼物,以及主播与观众聊天等活动容易产生情感能量,这种情感能量容易转变为符号资本。

由于网络直播行业的崛起过于迅速,目前还没有形成较系统的行业规范,部分直播平台存在乱象,作者张旻在《热闹的“网红”:网络直播平台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2016)中陈述了网络直播的问题,如直播内容杂乱、暧昧经济、错误价值观导向、侵权问题等。目前政府对直播行业发展中出台的一系列通知规定以对直播行业来进行规范及管理。但对于显示的研究与总结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当下与未来。论文在最后对当下网络直播行业的发展进行审视与反思,并提出对我国网络直播行业升级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网络直播在文化、商业上健康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 [英]丹尼斯·麦奎尔《受众分析》.刘燕南、李颖等译.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3][美]兰德尔·柯林斯.互动仪式链[M].林聚任,等,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4] 钟瑛.网络传播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6.

[5] 李翔.电视真人秀体验式传播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7.

[6] 叶玉露.社交媒体网络直播综艺节目的现状及发展策略 [J].河南社会科学,2016(11):85-89.

[7] 王英鸽 .网络直播乱象及其规制[J] .西部广播电视,2017(12)

[8] 尼尔 · 波兹曼 . 娱乐至死 [ M 〕 . 章艳 , 译 . 北京 : 中信出版社集团 , 2 0 1 5 : 4 ·

[9] 韩璐.基于互动仪式链理论的移动社交媒体互动传播研究 [D].甘肃:兰州大学,2014

[10]戴斯敏,曲天谣,杜子程 .全民直播的隐喻:后现代视角下青年重建社群的尝试[J].青年探索,2017(3):13,10.

[11]袁爱清,孙强.回归与超越:视觉文化心理下的网络直播[J].新闻界,2016(16):58.

[12]马紫涵.从网络直播看新媒体发展趋势[J]. 参花(下). 2015(04)

[13]张旻.热闹的“网红”:网络直播平台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记者,2016(5):64-65.

[14] 杨仕宇. 网络直播乱象背后的思考—— —以斗鱼TV为 例[J]. 西部广播电视,2016(06):75 79.

[15] 黄艺. 泛娱乐化时代网络直播平台热潮下的冷思考[J]. 新闻研究导刊,2016(02):106.

[16]赵禹桥 . 网络直播热的冷思考——“网络直播”现象的伦理探讨[J]. 新闻研究导刊,2016(15): 346.

[17]赵梦媛 . 网络直播在我国的传播现状及其特征分析[J]. 西部学刊(新闻与传播),2016(8): 29-32.

[18]程子豪 . 浅析网络直播的传播方式——以“映客”直播为 例[J]. 新闻研究导刊,2016(16): 373.

[19]徐勉.网红永远只是极少数直播已成一种社交方式.南方都市报.2016-7

-15.

[20]钟绪君,王燕荣.浅析网络直播火爆的原因[J]. 东南传播, 2016(9): 88-89.

[21]高雪新,李东.大众媒体泛娱乐化及其影响[J].新闻世界,2013(5):50-51.

[22]邓年生,姜博文,黄丽芳.批判与破解:对移动直播的理性反思与深度追问[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68-74.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